-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再见1
第四单元整体备课主备人:杨雁昌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共四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再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这四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再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再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炼、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二、学情分析:本组教材的四篇课文,内容生动,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也各具特色。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不必在教学中用整块的时间去指导学生识字,教学时应该要更加放手。但是并不是代表要完全地放手,可以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对于一些重点的字音、字义要在学文中随时地强调,在读书方面,教师要妥善安排,做到每次读书的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并能体现出对课文学习逐步深入的层次性。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所学的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单元所学的词语。2、正确、流利、又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3、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4、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四、重点 难点 疑点 分析:1、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2、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 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五、教学对策:1、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2、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3、在教学时,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是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六、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14再见了,亲人主备人:杨雁昌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 2学时。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2、学习课文,感悟志愿军战士依依难舍之情。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过程: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