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
王洁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人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是相对缺乏引起的血糖浓度升高,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则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威胁身体健康。
概念
(1)多食: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主、副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
(2)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
(4)消瘦: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典型症状
诊断标准
*有糖尿病症状
*任意一次血糖浓度≥200mg/dl(11.1mmol/l)。
空腹血糖浓度≥126mg/dl(7.0mmol/l)
或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小时的血 糖浓度≥200mg/dl(11.1mmol/l)
正常人血糖的参考值是:空腹血糖:3.9--6.0mmoL/L
7.0mmoL/L 糖尿病
16.7—33.3mmoL/L 酮症酸中毒
33.3mmoL/L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1、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3、妊娠期糖尿病(GDM)
4、其他类型糖尿病
分型
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胰腺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需借助外源性胰岛素调节血糖代谢,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有5%的糖尿病为此型
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体内胰岛素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血糖也不能转变为能量。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与饮食、肥胖、缺乏运动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90-95%
妊娠糖尿病
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生率约百分之一到三。
并发症
糖尿病的危害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
其次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低血糖
感染等
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变
周围大血管病变
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眼部病变
3.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的治疗
原则: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
治疗措施五驾马车:
糖尿病教育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血糖监测
一、糖尿病教育
了解DM是终生疾患,治疗必须持之以恒;
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的要求,会测尿糖;
有条件进行自我监测血糖,优点是方便,安全;
掌握降糖药注意事项,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
掌握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具体措施。
13
二、饮食治疗
一般原则:
1.合理控制热量,争取达到标准体重。
2.平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
3.避免高GI食物
4.避免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
5.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如:疏菜.粗粮。
6.烹调以清淡为主。
三、 运动治疗
原则:
不宜参加比赛和剧烈的运动,应循序惭进。
选择自已爱好的、合适运动,如打网球、羽毛球、篮球、游泳、慢跑等、散步等。
运动时间的安排,每天30~60分钟。
运动强度以中等有氧运动为宜。
1. 胰岛素促分泌剂: 磺脲类促泌剂(SU)、 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GLN)
2. 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MET)、噻唑烷二酮类(TZD)
3. α-糖苷酶抑制剂
4.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二肽酰肽酶Ⅳ(DPP-Ⅳ)抑制剂
糖尿病的治疗--口服降糖药(OAD)
四、 药物治疗
正常人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
基础胰岛素分泌占全部胰岛素分泌的40-50%,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速度与大脑及其他器官对葡萄糖需要间的平衡
餐时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促进进餐时吸收的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
重要性:
1.直接了解机体实际血糖情况
2.发现低血糖
3.提供信息, 使病人参与治疗和管理
4.监测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病人
5.控制生病期间的病情
五、血糖监测
一级预防: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在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减少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