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造型文化
2010-3-9 概述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动荡时期,是一个证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文化多元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政治方面,政权更迭频繁。 2.在阶级关系和阶级结构方面,世族门阀制度于魏晋之际形成。 3.经济方面,先后出现了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其中后两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这几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对推进经济发展起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另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4.在民族关系方面,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少数民族大量南迁,出现了自春秋战国后的有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从而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5.在思想文化方面,儒学独尊的局面被打破,玄学兴起,佛教、道教发展,先秦诸子学说有不同程度的“复兴”,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史学、文学、艺术、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南北朝时代的服饰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南北朝时期的胡、汉服饰文化,是按两种不同的性质和方向互相转移的。其一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封建服饰文化,魏晋时基本遵循秦、汉旧制;南北朝,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初建政权之后,鉴于他们的本族习俗穿着不足以炫耀其身份地位的显贵,便改穿汉族统治者所制定的华贵的服装。 裤褶、裲裆、半袖衫的流行 裤褶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其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这种服装的面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作。西汉每年赐匈奴酋长大量丝织品缯帛,但匈奴人在游骑中易于被草棘刮破,不如毛布结实 。 冠帽形制的变迁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的冠冕制度,虽然承袭汉代遗制,但具体形制还是有一些变化。首先是巾帻的后部逐渐加高,中呈平型,体积缩小至顶,称为平巾帻或小冠,小冠非常流行。在小冠上加笼巾,称为笼冠,用黑漆细纱制成,故也称漆纱笼冠。 左图 为戴小冠的侍从,江苏南京中央门外小红门出土陶俑。 中图为 戴笼冠的贵族男子,河南巩县石窟寺石雕。 右图为戴白纱高顶帽的皇帝 男子服饰 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北周冕服:北周武帝汉化政策相成功,大力推行中国古代的周礼之制,因此北周的服色制度多根据周礼而定。 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 朝服:同于汉代,天子与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来区别,亦都有五色朝服,不过汉代平时常朝以皂朝服、绛服为多,而魏晋南北朝则以绛朝服为主。 通天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礼服。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远游冠服:为皇太子及诸王所服,着朱衣,绛纱袍,皂缘白纱中衣,白曲领。 ?? 百官冠服:以绛纱为主。但陈制较复杂,百官位高者以朱衣为朝服,位卑者,则以皂衣为朝服,皂白纱缘中单。 品色衣:天台近侍及宿卫之官,皆着五色衣,以锦绮馈绣,名曰品色衣。 常衣:主要是裤褶服,用途非常广,可以做朝服、军服、便服、从贵族到庶民均用到它。 文士的服饰风尚 魏晋以来,社会上盛传的玄学与道、释两教相结合,酝酿出文士的空谈之风,他们崇尚虚无,蔑视礼法,放浪形骸,任情不羁。在服饰方面,他们穿宽松的衫子,衫领敞开,袒露胸怀,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竹林七贤砖刻,便是当时文士服饰的写照,反映了社会意识和服装形式具有内在的关系。 女子服饰 皇后谒庙服:是女性官服中,最隆重的礼服,也是皇后的嫁服。 入庙佐祭服:为妃、嫔、命妇之祭服。在晋及南朝宋、陈均为皂上皂下。 亲蚕服:为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均为青上缥下。 助蚕服:为妃、嫔、命妇助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在晋及南朝陈为缥上缥下。南朝宋为青上青下。 朝服:以上三朝均以为女性之朝服。 比周礼服:女性官服与男性官服同样,非常复杂,用色亦多,与前述朝代大不相同。 图1为杂裾垂髾女服展示图,根据传世帛画及壁画复原绘制。这时期的妇女服饰和男子服饰既相似又较庞杂,大抵承继秦汉遗俗,有衫、袄、襦、裙之制,样式以宽博为主,衣衫用对襟为多,领、袖均缘边,袖口缀有一块不同颜色的贴袖,下著条纹间色裙,腰用帛带系扎,衣裙之间还有一条围裳,以便束腰。除此外,还有绛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紫碧纱纹双裙、丹纱杯文罗裙等。 图2为穿大袖衫、间色条纹裙的贵妇、侍从(敦煌莫高窟壁画)及大袖衫、间色裙穿戴展示图(根据敦煌莫高窟供养人壁画复原绘制)。 百姓服饰 1 图为穿对襟、窄袖、袒胸衣的男子,北朝加彩陶俑实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