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篇-万丹国小.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器物篇-万丹国小

伍、器物篇 本篇是針對萬丹國小校園中,所展示的早期器物來做介紹。這當中包含了古代的農具和一般的生活用具,每一種器物,僅能根據筆者所知道的來做介紹,如有介紹不周的,煩請各位老師在教學當中自行加以補充。而每一種器物的名稱,由於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稱呼,假如筆者所寫的名稱和各位所知道的講法不一樣,也請各位老師自行斟酌採用。 榖耙: 稻穀在收成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把榖粒曬乾,這樣在存放的時候才不會發霉或發芽。因此,早期農村裡的院子、廣場甚至馬路上,到了收穫季節時,就成了農人曬稻榖的場所。在曬稻榖的時候,必須把榖粒盡量分散開來,才能讓它們都曬到陽光,但即使如此,還是會有一些在下層曬不到太陽,這時候就必須用到「榖耙」了。 榖耙這種用具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耙榖的。使用的時候兩手握著長柄將榖粒翻耙,這樣一來,在下層的稻榖也有機會露在外面,也能夠曬到陽光,等過了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翻耙,輪流讓稻榖曬到太陽。像這樣幾天過後,就可以把稻穀完全曬乾了! 風鼓: 這種農具有個圓圓的肚子,圓圓的肚子看起來像一面鼓,鼓裡面有一片一片的扇葉可以轉動而產生風。因為它的肚子像一面鼓而且可以起風,所以它的名稱叫做「風鼓」。 在稻穀曬乾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篩選的工作。在收割稻榖的時候,雖然已經經過了處理,但是一袋一袋的稻榖當中,還是會夾帶著稻子的莖葉,此外,還有像空殼的稻榖和果實不夠飽滿的榖粒,這些都是要一併地來加以篩選。 風鼓的上端有一個漏斗狀的開口,可以將曬乾的稻榖從上端的開口倒下去,而另外一個人就要同時搖動扇葉的把手,搖動時所產生的風,就可以做篩選的工作。飽滿的榖粒因為最重,它們會直直落下,從正下方的開口掉出來;而不夠飽滿的榖粒因為較輕,它們會被吹得稍遠而從另一個開口掉出來;至於那些稻子的莖葉和空殼的稻穀因為很輕,被風一吹,大多會從風鼓側面的開口飛出去。為了避免這些雜屑到處亂飛,通常會在開口外面放置一個簡單的屏風(用草編成或是用帆布),以阻擋這些雜屑。 最後,將飽滿的榖粒裝進布袋裡面,而將不夠飽滿的稻穀拿去餵雞鴨,另外將稻葉雜屑燒成灰燼後,灑在菜園裡當肥料,這樣篩選稻榖的工作,大致就可以告一個段落了。 連枷: 連枷是用來打豆莢的,它是由一長一短的木頭或竹子連接而成。它們連接的方式,是用一根木條把長短桿子的一端栓起來,而且不能栓緊,因為要讓短的桿子能自由轉動。 當田裡的豆子收成時,將一棵棵豆子的植株拿到廣場上去曬,曬乾之後,接著要讓豆子脫離豆莢,這時候就要用到連枷了。使用的時候手持長的桿子向下一揮,這時短的桿子會轉動並擊打在豆莢上面,已經曬乾的豆莢受到外力的擊打會裂開來,而豆子就從豆莢中跑出來。 值得討論的問題是:「為何要使用連枷,而不單獨使用一根桿子來打豆莢?」這道理很簡單,因為單獨使用一根桿子來打,受力的範圍只有桿子一端的一個點而已,但如果使用連枷,則可以讓轉動中的短桿子整個打在豆莢上面,因此,差別在於受力的範圍大小不同。當然,在只有使用一根桿子時,如果蹲在地上打,是可以讓受力的範圍增大,但是蹲久了就會兩腿痠軟,所以還是連枷好用。最後要補充的是:學校裡的展示區,有木製的和竹製的連枷各一支。 扁擔: 此種農具因為外形是扁的,而且是作為挑擔子用的,所以叫做「扁擔」。扁擔的兩端各有一個突起,可以問問學生那是做什麼用的?那個突起物叫做「擋突」,顧名思義就是作為阻擋的突起物,而所謂阻擋,就是當擔子上的繩子掛在扁擔上的時候,可以防止繩子滑落。 扁擔通常都是用竹子做的,而且是用老的竹子。製作的時候用老的竹子將它劈成兩半,而其中的一半就可以做成扁擔。由於竹子本身具有彈性,因此在挑擔的時候不容易斷,有時候看人家在挑較重的擔子時,扁擔還會彎曲晃動,顯示竹子做的扁擔很有彈性。 線車: 這是一個形狀大致成梯形的農具,由於底下有輪子可以像車子一樣走動,而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來畫線的,所以叫做「線車」。另外,因為可以用它來事先畫好格子,作為插秧時位置依循的規則,所以又叫做「秧格」。此外,更有人將它取了一個正式的名稱,叫做「正條密植器」。老師們在教學的時候,可以自行挑選一個你認為較適合的名稱來使用。 有一個很好的問題,可以在教學當中來問學生,那就是:「為了收成時得到最大的收穫量,在插秧的時候,是種密一點比較好呢?還是秧苗之間的距離大一點比較好?」我們如果仔細來想這個問題,就會發現:在同樣大小的田地裡,種的秧苗越多,雖然表面上可以得到最大的收穫,但是因為種得太密,彼此互相爭奪養分,反而會造成秧苗成長不良。而如果秧苗之間距離太大的話,雖然可以讓每一棵長得很好,但是這樣會造成土地的浪費!因此,收穫量要大,種得太密或者距離太大都不行,必須要距離適當才可以。 怎樣才是種植稻子秧苗的適當距離呢?先民累積經驗以他們的智慧發明了線車。在水稻插秧之前,用線車從田的這一頭拉到那一頭,就會產生一條條的線,直線畫好之後接著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