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楚简《上博七·武王践阼》残字考释.doc
楚简《上博七·武王践阼》残字考释
杨宋锋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亳州分校
摘 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册,收入《武王践阼》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现就简中各简简首九个残文字形,进行隶定或注释,并提出了商榷意见。
关键词:楚竹书;武王践阼;残字;考释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册,收入了《武王践阼》,存十五简,原无篇题。记述了师尚父告武王以丹书,武王铸铭器以自戒之事,内容与《大戴礼记·武王践阼》篇相合,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本篇残字共计九形,读后对本篇残字考释如下:
一、释“在丹书”
第二简简首二字皆残。本简首字字形为,可隶为“才”;第二、三字字形为,今本《大戴礼记》相应的作“丹书”。《上博七》释文考释陈佩芬先生认为“丹箸”:读为“丹书”,“丹书”,谓天子之诏,亦称丹诏,古策府之遣典。或古以颁赐功臣之符契,得以传之免罪者,有丹书铁券,文以丹书,券以铁制,故名。此为前者。【1】(页16,152)廖名春先生认为:“箸”,今本作“书”。“书”、“箸”二字皆从“者”得声,故可通用。【2】(页202-210)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读书会(以下简称复旦读书会)认为:丹书指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吕氏春秋·应同》:“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史记·周本纪》“生昌,有圣瑞”,张守节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 ,止于昌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
按:本简首字残,依文意及《大戴礼记》可补出,字形隶为“才”,释为“在”。且字形郭店简习见,如:(郭·语三·3)等,“在”由“才”得声,故可通。第二字残形为:,今本相应的“丹书”,同篇(第十三简)有“太公望奉丹书”之语,据文意及残字形补释为“丹”字可从。字形隶定为“箸”,信阳简、包山简、郭店简习见,且字形均为“书”或为“书”之异体,与小篆“箸”仅为同形。另郭店简“箸”与《诗》《礼》《乐》等并称,可见系“书”字。丹书,解释为“天子之诏”,恐不确。或指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似也不确。丹书,应指用朱笔所书之帝典,如:(汉)荀悦《汉纪·昭帝纪》:“汉使至匈奴,常惠数私见使,教之曰:‘陛下亲射上林中,得白雁,足有系帛丹书,言武等在荒泽中。’”景耀同《次韵黄季刚相思》之一:“囓臂当年底有盟,丹书斜上甚分明。”其丹书正为朱笔所书之文字。又“丹书,盖前圣传心要典也。”竹书:“纣三十三年,有赤鸟集于周社。”吕氏有始览应同云:“文王之时,夫先见大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考河出图,洛出书自古有之,未可为诞,惟武王所问乃先王之道,斯其为帝典无疑。【3】(页644)又古代书写多用朱沙,《御览·九三》引《尚书·中侯》“尧沉璧于洛,玄龟负书,出于背,赤文朱字。”【12】(页126)
二、释“胜”
第四简简首字残,《上博七》释文考释陈佩芬先生认为:从乘,从力。疑“胜”之或体。《说文通训定声》:“胜,假借为乘。”《尔雅·释诂》:“胜,克也。”《礼记·聘义》:“用之于战胜。”郑玄注:“胜,克敌也。”【1】(页154)李锐先生认为:释为“胜”。
按:释“胜”可从,本简首字残,依文意可补出,字形隶为“”,释为“胜”。残文与郭店、包山习见之“胜”字形,字形如下:(包山113)、(包山164)、(包山180)、(郭店·老乙15)、(郭店·老丙10)、(郭店·成之8)、(郭店·成之36)、(郭店·尊德36)等字形大至吻合。【4】(页901)《说文·力部》:“胜,任也,从力,朕声。”【5】(页700)与文意合。
三、释“不”
第五简简首字残,《上博七》释文考释陈佩芬先生认为:“不仁”,指无仁厚之德。【1】(页155)
按:陈佩芬先生之说可从,另《易·系辞下》:“小人不耻不仁。”《礼记·檀弓上》:“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释“歬”
第七简简首字残,《上博七》释文考释陈佩芬先生认为:字残所剩无几,据今本补为“所”。 【1】(页157-158) 复旦读书会认为:简文首字残去,《大戴礼记》相应处作“所监”。从文意看,此处疑当为“殷鉴”,《诗·大雅·荡》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谓殷人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后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韩诗外传》卷五作“殷监”。《大戴礼记》“所”字或为“殷”字之讹。刘信芳先生认为:“谏”前残失一字,今本作“所监”,卢注:“周监不远,近在有殷之世。”读书会既引《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可知殷人以夏亡为鉴,周人以殷亡为鉴,武王为铭以“所”代本朝代名,则阙字依今本补“所”字为妥。
按:简文首字残。整理者依今本释为“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生读书会认为:简文首字残去从文意看,此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