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淡“出”辉煌
苦作舟,荣辱与共;勤为径,创新求胜。
——题记
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队经历:自从亚太机器人大赛2002年在央视开始叙写它的篇章,我们就在最初的27个高校队伍中占了一席之地,一年又一年不懈的努力只希望能创下更加优秀的成绩,为自己争气,为学校争光。
2002年~2008年七年时间,我们队在各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在“战场”上前进,靠近那胜利“光环”。而对于我们09届,身上的担子无形中相对的加重了,上届的师兄师姐披荆斩棘,奇迹般的打败了传统四强——北京科技大学,挺进四强,创下了有史最优异的成绩,漂亮!而我们只有到站在更高的领奖台时,才会觉得没有辜负同学老师以及学校的期望,那是一种证明,证明我们曾经的一切努力有收获,曾经的血汗没有白流。
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队——(我们把我们的训练中心简称之为基地),队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分量,现在她就是我们队30人心灵的归属地,我们吃在基地,住在基地,学在基地,总之,我们活在基地。每天我们在这栋科研楼的顶层继续着我们未完成的任务,在那不深的楼道中,时常总能传出我们讨论的声响。早八晚十一:就是我们的生活。
很明显的,我们这支团队每一年都在持续的扩大其在同学们间感召力,我们这个大家庭,首次聚集了来自机电,电工,自动化,计算机,通信,软件等学院的各种专业技能的同学。从最初的不相识要到熟悉再到一起默契的合作分工工作,一起完成我们今年的任务,过程中难免有摩擦发生,而感情在摩擦中更加了解、契合。
我们这届以全新模式运行,有12个在08年师兄师姐比赛时就已经对这个比赛进行相关技术培训的预备队人员,他们对比赛技术和形式都有更早更多的了解,师兄师姐和我们各种分工的交接主要是靠他们带领完成。9月招新完后,64人分为八个小组进行了方案讨论已经到十一了,各小组由一到两名预备队人员带领进行各组内讨论,而真正故事的开始是在方案评比之后了。
方案讨论增进了大家之间的了解,使队友们开始投入到09年的主题任务中去。当方案讨论终于告一段落时,我们这届的编制也出台了,两个队长(分管技术徐队和队内日常管理陈队),机械、软件、电路各两个组长带头。事实上,很多人在方案完了就散了,但还是有40多个人留了下来,而这个数字对我们团队的需要来说,还是多了。人多了,资源不够用等原因,大家又开始面临另一个紧张时刻——裁员。而正是这时,省电子设计大赛如火如荼的在学校进行,电子设计一直很受同学们的拥戴,这次比赛成绩会作为进入创新中心(学校专门为电子设计的同学创建的一个基地)的一个参考。创新中心有专门的实验室和老师作辅导,如果说当时的师资条件,硬件设备的齐全,创新中心确实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但是也有好多(如郑健、谭晖等人)放弃了去创新中心搞电子设计最终选择留在机器人队。他们有的说在这个团队更自由;有的说在这个团队学得更加广泛,涉及了机械结构,软件编程和硬件设计等;有的觉得这是创新思维锻炼的地方,做一个全新的具备一定技能的机器人来参加比赛,不是很有意思吗?在这里,更像或者更属于一个大的项目在进行,完成共同一个目标,感觉到团队的合作与分工的运行。更多的加入了个人主观能动性,需要我们自己运行,自己想自己做。我们这个团队日常运作等都是通过同学自主的管理下进行开展的,当然其中不能忽视两位指导老师在关键时刻给我们的引导和纠正。
裁员时,指导老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两位老师根据经验和需要下命令,“最后只能留下31人。”残酷而现实,最终我们团队就是31人的大家庭,分为了协调(负责日常各种繁杂事物等)、电路、软件、机械四个小组,4个女生,27个男生,现在看来,这个编制很合理。
协调组:徐宁 陈芝强 付德坤 韩云端 李亮 代夏
电路组:郑健 仝乐 王伟 段林甫 张浩 蔡盛盛 卞荣辉 谭晖
软件组:周鹏 董荣省 秦昌建 李宇波 黄健 程宝山 李诚 敬人可
机械组:朱建华 张永生 张宝燕 杨强 孙杰 王晓东 李安静 袁野 黄开宏
由于这次是在还没有完成建设的新校区进行我们的制作,向学校申请实验室,购买桌凳,还有把我们已有的设备从老校区转移到新校区等,慢慢的就到了11月份,那时我们才迟迟的进入了正式的设计阶段。
我们先学习上届师兄姐留下的相关技术资料,再就投入到我们这次的主题任务上。一边继续课业,一边往基地跑,现在想想,那时候大家都还是放不开,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时间流逝了,却没有出什么成果。等到1月初,我们的第一版机器人终于要出世了。这件大喜事的到来,顺道带来了一首难忘的“插曲”。
一月十号,这是期末考后机器人队集训的第一天,一切都在循序渐进。当晚23:30左右朱建华(机械组组长)等人拿回来了我们的第一版机器人,看到机器人让我们不知所以的兴奋。付队(上届队长)说话了,“今晚机械组再加个班,把车装好,明天我们就可以调车啦!!!”、每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