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析安藤忠雄建筑中的日本文脉
二十世纪初现代主义诞生并迅速席卷全球,但很快其均质化无个性的弊病受到了多方质疑。首先发难的是以文丘里为首的美国建筑师。然而在日本我认为这个人当属安藤忠雄,虽然丹下健三等日本老一辈建筑师同样对现代主义的日本化进行过探索,但他们停留在表面元素与意象的尝试只是为原汁原味的现代主义披上了一层薄薄的日本外衣。安藤忠雄的建筑却是从日本人的意识形态与审美趣味出发,对现代主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所以当建筑师隈研吾评论安藤忠雄时说:安藤是日本建筑界的千利休!
一 自然
总论
日本人热爱自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多地震多灾害的岛国环境造就了日本人与自然依存的态度;另外与日本文明开化即唐文化输入日本时,日本人相对原始的生活状态也不无关系。日本建筑中触手可及都是土石草木竹这些取材于自然的材料。这一点与中国传统建筑相同。但是相对于中国普遍采用的内庭式住宅形式,日本外庭式的建筑更易于亲近自然。另外推拉式的门窗相对中国平推式门窗可以获得更多光线,夏天为了凉爽推拉式的门窗甚至可以拆卸下来,使建筑与自然达到融为一体的效果。在中日住宅文化的比较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到日本人对自然“偏执”的热爱。
1 光与水的运用
而自然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总是创造性地在设计中融合自然要素,将自然要索和建筑融合,共同构建场所和人类的记忆。光、水与空间是安藤建筑的三大主角。其中最重要的笔者认为是光,在安藤建筑中光起到联系与分化空间,引领人的活动路线,表达时间的流逝,渲染空间氛围的作用。安藤忠雄说过,“建筑就是截取无所不在的光,将光凝缩成其最简约的存在。建筑空间的创造即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极大的肯定了光对于建筑的重要性。而其在评论日本传统建筑时又说,“采光的方式及与设计的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叠合的关系,对传统的日本建筑非常重要。光随着时间而发生着变化,建筑中的不同部分由此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可见两者之间的联系。
如果说清水混凝土在光线的烘托下表现出的它柔和均质和温暖的另一面,那么水的存在更多的起到了对比反差的作用。柔性的水,刚性的墙面:平面的水,立体的建筑:流动的水,静止的空间……无论是早期的time‘s、水御堂还是水之教堂,生长于日本水都大阪的安藤一次又一次向我们诠释了建筑与水体的相互交融。
2 人工化的自然
安藤的建筑三要素是:1可靠的材料2几何形态3人工化自然。人工化自然不仅是安藤,亦是古代日本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众所周知,中国与西方对于自然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将自然自然化无为而治:而西方人对自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将自然理性化与秩序化。而日本人的态度介于两者之间且更偏向于前者,他们总是对自然进行适度的改造与修饰,使其更符合日本人的审美趣味同时又不扼杀自然的野趣。这一点在三种文化的园林庭院艺术中有非常直观的表现。同时盆景艺术发祥于中国却在日本发扬广大也并非巧合,而是基于同样的文化差异的背景。
日本建筑史评论家川向正人指出“少有建筑师象安藤那样去感受和尊重自然,并致力寻求与自然的共存性。他并不崇拜自然物体,但他却具有一种对自然本体根深蒂固的尊崇。这种自然崇拜同样可以与数寄屋联系起来,并使过去的日本自然宗教获得新生。“然而由于安藤的建筑多用几何形态,他对于自然的处理很多时候看上去非常西方化,比如淡路梦舞台矩阵排列的花坛,水御堂椭圆形的池塘。但在同样这两座建筑中梦舞台对于流水的处理和水御堂类似于枯山水的白沙意象都是日本化的手法。所以可以这么说,由于几何化形态的运用安藤建筑中的自然相对日本文化来说,不可避免的过于理性和秩序。正如他对于混凝土的运用违背了日本人对于自然材质的热衷,这是日本传统遭遇现代主义的必然结果,或者说日本建筑现代化过程中难免的牺牲。但他依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有着日本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并将其运用运用到了自己的设计之中。”对石头过分雕琢,它就难以成为雕塑,石头也会死去。“因此,”不要扼杀素材,不要扼杀自然!“伊萨姆-诺古奇这段充分体现日本自然观的表述在多年后安藤依然记忆犹新这是否也说明了什么呢?
3 轻体量感
“我使用的混凝土并不给人以实体和重量的感受,而是塑造出匀质性和轻盈的表面,于是,这种壁面便变得抽象,经由抽象而转变成‘无限’。”安藤对于对混凝土运用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他对混凝土表面的改造使得原本粗糙的混凝土看上去匀质而光滑充满触摸感:其次就是制造结构上的”错觉“减消混凝土的沉重感。所谓的”错觉“就是在一些屋顶,平台,挑出檐下设计实际并不承重的轻型材料给人以支撑物的感觉。比如兵库县美术馆混凝土外包的玻璃幕墙,Wall Avenue的Y型钢的支撑。这两种手法并非单例,而是在安藤作品中比比皆是,特别是Y型支撑,几乎成为了安藤个人标志式的符号。另外挑台,虚墙也广泛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