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教师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生共用导学案 年级: 高二 学科: 语文 执笔: 万娇杰 审核: 课时及内容: 管仲列传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时间:2010-12-09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学习重难点:1、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一:课前准备: 1、管仲其人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齐国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霸业,司马迁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施政策略 内政方面:通货积财,主张“顺民心”,主张发展经济,改革图强,提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观点。推行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为后世创造典范。 外交方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天下诸侯。伐楚责茅,维护周朝尊严;北征山戎,平定北方边患。 3、管子著作 一部《管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管子》名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4、后人评价 (1)孔子论管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2)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二:课堂活动 (—)、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颍(yǐng )上人也 小白立为桓( huán )公 一匡( kuāng )天下 尝与鲍叔贾( gǔ ) 分财利多自与( yǔ )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xiào ) 召( shào )忽死之 与俗同好恶( ) 仓廪( )实而知礼节 召( )公之政 曹沫( )之约 语( )曰 匡救其恶( ) (二)、反复诵读,解词译句。 1、补充注释 (1).关于“召忽死之”:管仲与召忽同为公子纠的辅臣,公子纠与其弟公子小白争王位而死以后,召忽殉主自杀。(《说苑》载:子路问于孔子曰:“昔者管仲欲立公子纠而不能,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无仁也。”孔子曰:“召忽者,人臣之材。不死则三军之虏也,死之则名,闻于天下矣,何为不死哉?管子者,天子之佐,诸侯之相也。死之则不免于沟渎之中,不死则功复用于天下,夫何为死之哉?”) (2).论卑而易行:政令平易符合民情,故而易于推行。论,政令。卑,低下,指平易符合下边的民情。 (3).关于“桓公伐蔡”:少姬(即蔡姬,蔡国送给桓公的宫女)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 (4).关于“桓公伐燕”: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感激,送桓公而进入齐境。桓公说:“吾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给了燕国。管仲提出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公) (5).关于“曹沫之约”:齐桓公五年,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6).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语出《管子·牧民》。与,给予。 (7).关于“孔子小之”:《论语》有如下记载:子曰:“管仲之器(器量)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三处藏钱币的府库),官事不摄(兼任。言管事的仆人很多,一人一职,没有兼职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树立)塞门(照壁),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一种奢华的台子),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8).关于“语曰”:古语说。后面的话是《孝经》中的名言。 2、重点实词(重点记忆) (1).鲍叔终善遇( )之 (2).一匡( )天下 (3).分财利多自与( ) (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5).知我不羞( )小节而耻(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6).以区区(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