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豪”刘禹锡的诗歌创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豪”刘禹锡的诗歌创作.doc

“诗豪”刘禹锡的诗歌创作   摘 要: 中唐时期,“诗豪”刘禹锡仕途坎坷,他借助文学创作抒发郁愤,与忧患抗争。贬谪朗州、连州时期,他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谪居夔州、和州时期,他不惧播迁,唱出正气凛然的壮歌;晚年闲居京城时期,他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纵观刘禹锡一生经历及创作,其人其文都无愧于“诗豪”之誉。   关键词: 刘禹锡 “诗豪” 诗歌创作 精神风貌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唐代诗歌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精妙高超的艺术技巧而独领风骚。在这一诗歌创作极为兴盛的时期,名家辈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中唐时期诗歌创作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当属刘禹锡和白居易,故后人有“刘白”之称。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序中说:“彭城刘梦得,诗豪则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又说:“梦得梦得,文之神妙,莫先于诗。若妙与神,则吾岂敢。”白居易推崇刘氏成为“诗豪”,继而慨叹“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白氏一锤定音,刘禹锡“诗豪”之名流播后世,名扬千古。白氏之誉,决定了刘诗品格的名与实。   刘禹锡诗歌成就及主要贡献,表现在对题材领域的拓展和发掘、对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反拨、对诗歌体式的变革与完善三个方面。他的民歌体乐府诗,对巴蜀风情与民俗的描绘与展示,是其他唐代诗人笔下罕及的。他效法左思,继承杜甫,将咏史诗导向“怀古”、“述古”、“览古”、“咏怀古迹”的方向,从历史胜迹和地方风物起笔来评论史事,抒发感慨。他的政治讽喻诗,针砭现实,借鉴前代,政治态度鲜明,讽刺尖锐泼辣。他不仅扩大了“咏物”范围,而且强化了咏物诗的叙事功能,创造出咏物寓言诗的新形式。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为历代作家递相沿袭的传统主题,如悲秋主题、嗟卑主题、叹老主题等。刘禹锡在表现传统主题时,能艺术性独创性地对传统主题作出种种既出人意表又令人振奋的反拨,力图违逆常规的情感与思想,从相反方向对其偏颇之处有所匡补或拨正,显示出作者前无古人的胸襟气魄和迥异于流俗的卓越识见。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称刘禹锡“无体不备,蔚为大家”。无论是五七言古诗、五七言绝句,还是五七言律诗,他都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娴熟自如地运用。刘禹锡在七言绝句上的造诣,被王夫之《姜斋诗话》赞为“小诗之圣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刘禹锡还将民歌的声情融入七绝之中,成功地创制出“含思宛转”的民歌体乐府诗,对诗歌体式进行了“变革”的尝试。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刘禹锡确实不愧为中唐时期与韩孟、元白颉颃的一代诗豪。   纵观刘禹锡的创作历程,不难发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贬官朗、连、夔、和二十二年的创作。贺裳云:“梦得佳诗,多在朗、连、夔、和时作……”正是苦难的现实,激发了作者借文学创作以抒发郁愤,与忧患抗争的动力和勇气,显示出作者前无古人的胸襟气魄和迥异于流俗的卓越识见,表现了一代诗豪的精神风貌。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朗州、连州时期,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   刘禹锡生于“安史之乱”后由强转弱的中唐时期,当时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朝廷极端腐朽。“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青年刘禹锡有改革政治的宏伟抱负。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他以“忧国不谋身”的精神,参加了以“二王、刘柳”为首的革新运动。由于宦官、藩镇势力的联合反扑,仅持续了一百多天的革新运动宣告彻底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旋再贬为朗州司马。这一时期,诗人为时所弃,空怀凌云之志,独处僻壤,难与同道过从。刘禹锡自己曾云:“鄙人少时尝以词艺梯而航之,中途见险,流落不试。而胸中之气抑郁蜿蜒,泄为章句,以遣愁沮,凄然如焦桐孤竹,亦名闻于世间。”(《彭阳唱和集引》)在那穷愁偏僻的巴山楚水之间,诗人拨动内心的琴弦,抛出一串串不加矫饰的音符。“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答杨八敬之绝句》)多么形象而又准确的表露啊。面对理想受挫、事业遭殃、同志被黜,自是十分哀痛。内心的伤悲,就像无形的绳索,长时间缠绕着诗人。他的《谪居悼往二首》、《东武吟》都表达了郁积已久的怨愤之情。刘禹锡在《刘氏集略说》中自道当时的创作情形:“及谪于沅、湘间,为江山风物之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诗,或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穷愁著书,古儒者之大同,非高冠长剑之比耳。”久居避荒之地,他便追踪前贤,潜心于诗文创作,用笔来宣泄内心的痛苦和怨愤。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刘禹锡得与柳宗元等人一同承召回京,这时,他写下了著名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以“桃花”借喻朝廷新贵,“语含讥刺,执政不悦”(《旧唐书》本传),不数日,又被贬谪远方。在贬居朗州期间,诗人写作了大量的揭露政敌的讽刺寓言诗,而以《聚蚊谣》、《百舌吟》为代表,这些讽刺诗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对迫害革新志士的保守势力予以冷嘲热讽。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