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荒经》为远古西部地理记载.docVIP

《山海经.海荒经》为远古西部地理记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海经.海荒经》为远古西部地理记载.doc

《山海经.海荒经》为远古西部地理记载   摘要:今人以为《海荒经》是中原外围或远至国外之论,不符合经文实际,应予否定。《海荒经》实为描述中国西部远古地理的详细图说,其所据底本为同一种远古地图,其图中“昆仑”是一重心,位于中国西北。《海荒经》的原始资料来源,除古图外,还有西部的古代传说,被先秦人士记入经中,在此书流传中不断添加;此风延至西汉,直到刘秀校书时仍有所收罗。应该说,当前研究西部古代地理,《海荒经》是一部极好的参考书。   关键词:海荒经;西部地理   中图分类号:K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53-02      20世纪50年代,蒙文通教授在《略论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中就已经推断,《海内》4篇所说的“天下之中”,是指今四川西部地区;《海内经》可能是出于古蜀国的作品。后来蒙教授又有《再论昆仑为天下之中》一文,编入《古地甄微》集中,进一步论断《海内》、《大荒》及《禹本纪》“皆蜀人旧书仅存之篇”。这已为《海荒经》表述西部地理的论题,奠定了论证基础。笔者拟详申其义,以补充这位学术巨匠之说。   20世纪50年代,蒙文通教授在《略论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中就已经推断,《海内》4篇所说的“天下之中”,是指今四川西部地区;《海内经》可能是出于古蜀国的作品。后来蒙教授又有《再论昆仑为天下之中》一文,编入《古地甄微》集中,进一步论断《海内》、《大荒》及《禹本纪》“皆蜀人旧书仅存之篇”。这已为《海荒经》表述西部地理的论题,奠定了论证基础。笔者拟详申其义,以补充这位学术巨匠之说。   先从《五臧山经》中的《西次三经》说起。这篇山系共记有22山(篇末小结云“二十三山”,可能是连“流沙”也算上),书中的方位里程都有较大误差,仅可供参考。过去研究者皆以为它讲的是远古西部地理。现举以下各山加以说明。   首山: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在黄河附近。   第二山:长沙之山,有水“注于氵幼水”。这“氵幼”字与黄河河源有一定关系。   第三山:不周之山,“临彼岳崇文山,东望泽,河水之所潜也”,表明它实际上与前二山连在一起。《吕氏春秋?本味》“不周山在昆仑西北”,说明山名为秦人所熟悉。   第四山:密山,有水“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稷与西部关系密切。   第五山:钟山,上文有“自密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表明海子较多,或有沼泽地。   第六山:泰器之山,有水“注于流沙”,有了内陆河流。   第七山:槐江之山,有水“注于氵幼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是地热资源特色。“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地理环境与前数山接近。   第八山: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河水、赤水、洋水、黑水皆出于此。   第九山:乐游之山,有水“注于稷泽;是多白玉”,以下“水行四百里曰流沙”。   第十山:蠃母之山,“其山多玉”。   第十一山:玉山,“是西王母(图二)所居也”。   第十二山:轩辕之丘,有水“注于黑水”。《大戴礼记?帝系姓》“黄帝居轩辕之丘”。    第十三山: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   第十四山:长留之山,“是多文玉石”。   第十五山:章莪之山,有毕方鸟。   第十六山:阴山,《汉书?司马相如传》:“阴山在昆仑西二千七百里”。    第十七山:符惕之山,“下多金玉”。   第十八山: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尧典》:“窜三苗于三危”。   第十八山: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尧典》:“窜三苗于三危”。   第十九山:?o山,“其上多玉而无石”。   第二十山:天山,“多金玉”,有水“注于汤谷”。   第二十一山:山,出玉。   第二十二山:翼望之山,“多金玉”。   根据这些地理描述,可以判断那是黄河与一些内流河的源头所在,显然就是中国西部地区。再对照一下《中次九经》。这条山系从岷山开始,共有16座山。其中第十二山也是“玉山”,第十四山也是“山”。这种地名的重叠,恐怕不是偶然的。接着,我们就可以用《海荒经》来对照了。   除了前文所举《海荒经》各篇“昆仑”线索外,还有不少内容与《五臧山经》中的《西次三经》重叠。如《海外南经》毕方鸟在二八神之东,而青水则在其西,三苗国在赤水东;末后提到“范林”。《海外西经》有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还有个“诸夭之野”是“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和“百兽相与群居”的地方。这与《海内经》描写的特征一模一样。蒙教授以为即今成都平原。《海外西经》最后还提到一种不同寻常的“雄常”树。《海外北经》记有钟山,而且补充了神奇的“烛阴”;同时提到积石山是“河水所入”,并指出范林是在三桑之东。《海外东经》则言“汤谷上有扶桑”。这些内容都见于《西次三经》,也就是说,那全是西部地区的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