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145-江南水城的交通发展模式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38-145-江南水城的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2017 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 江南水城的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陆苏刚 张剑桥 【摘要】江南水城依水而建,水和路紧密相连,其交通发展比其他类型的城市更为复杂。以苏州环漕 湖和北桥片区为例,提出一种针对江南水城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指引江南水城的交通发展。江南水城的 路网肌理因水网而异,有着独特的交通特征。本文指出水城进行路网规划和交通组织时,不要盲目改变现 有肌理,应当因地制宜地提出水路相容的路网布局,通过交通精细化设计,挖掘交通潜力,提升交通安全; 规划出适合城市居民出行、游客游玩的慢行交通体系,并且落实公交优先,鼓励中运量公共交通的绿色低 碳交通理念,为营造江南水城宜居品质生活提供舒适、畅通、有序、绿色的交通支撑保障。 【关键词】交通发展模式;江南水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中运量公共交通;交通精细化 江南水城城市有着丰富的河道、湖塘。历史上的江南水乡城市在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中都 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因水网而择址、因水运而兴经贸、因水势而成水城风貌,这种自然 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江南水城的路网风貌与交通特征。在不少人看来,宽阔气派的 马路、平直的河道才是城市现代和文明的象征,有些地区为了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建设,破坏 了现有的水城肌理, 打破了水网与路网亲密关系,城市失去了亲水的机会,近水而不亲水。 对于江南水城的交通发展模式,不能完全照抄国外的先进经验,片面的追求现代化成果,应 当基于江南水城的交通特征、空间格局、水网体系,寻求最合适的交通发展模式。 1 江南水城交通特征 1.1 路网特征 1)路网形态各异 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模式决定交通需求量的强度与时空分布。路网布局是城市物 质空间的骨架,制约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形态。水城依水而建的路网体系因水系的差 异而路网形态各异,有别于普遍的方格网模式,既有的路网肌理已然形成,不应随意破坏。 图 1 中展示的几座典型江南水城路网形态和常见的方格网路网形态。 1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 图 1 形态各异的路网 2 )通达性高 路网的通达性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公共设施布局相关,影响居民出行的时空效率。 水城的街巷体系丰富,四通八达,因此路网的通达性较高。图2 是昆山的周庄、吴江的同里、 桐乡的乌镇、嘉善的西塘的现状路网图,四个地区的路网密度均很高。 昆山的周庄 吴江的同里 桐乡的乌镇 嘉善的西塘 图 2 典型江南水城的路网示意图 3 )街巷纵横的小尺度路网 水城的房屋多依水而建,路网街坊多依河流分布,“小桥流水人家”,“水”构成水城路 网的主要空间轴。民居院落之间的空间,形成纵横密布的街巷,绵延构成水城小尺度的城市 肌理。大城市或者城市新区采用大街区、宽马路、低连通性的路网结构就是车本位规划理念 的体现,由此导致道路等级本末倒置,而水城地区街、道、巷等支路等级的道路丰富,因此 支路网较一般城市发达。 2 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2017 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 1.2 交通出行特征 1)步行和自行车比重高 由于在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居民出行等方面的特点,江南水城城市的交通工具选择也 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平原城市的特征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