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另外,术语使用不可混乱,如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升华主题等小说术语不可用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当然,最好用一些通用术语,如引出下文、照应开头、承上启下等;再适当突出一下实用类文本术语,如“传主”“访谈”“说明对象”之类。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汤一介:儒者的光芒(节选) 陈志明 离教师节只差几个小时,中国失去了一位大师。 9月9日晚8时56分,北大哲学系终身教授、《儒藏》总编纂汤一介先生告别了我们。随着汤先生的离开,落寞的学术星空,如今越发显得黯淡无光。 汤先生一直拒绝承认自己是国学大师,但他从未否认过他是国学大师的儿子——他的父亲汤用彤先生是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他在中、西、印度文化与哲学思想研究上,都有独到的造诣和重大的贡献。早年留学时,就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汤用彤先生为儿子取名“一介”,希望他做汤家的一介书生。也更是希望汤一介长大成人后,既要保有芥子微尘的谦卑胸怀,还要有包罗大千世界的阔大气象。 汤一介从魏晋玄学上开始了学术突破。这是他熟悉的领域,也是父亲汤用彤的未竟之志。1983年,汤一介又提出“真、善、美”的问题,认为可以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来对应和说明中国对真、善、美的看法。上世纪90年代,针对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汤一介提出了“和而不同”,他认为孔子的这一思想可以为文明共存提供某些思想资源,他主张未来世界的潮流是文明的融合,而非冲突。 汤一介曾在他的学术自述中说:“我是最早提倡国学的,但我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提倡国学,即在全球意识观照下提倡国学……孤立地、盲目地提倡国学,很可能使中国文化再次游离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之外。”一直到生命最后阶段,他还在思考文化中的“普遍价值”的问题。 如果说让中国哲学从传统走向现代是汤一介的毕生之志,那么《儒藏》就是他晚年最后的梦想。自上世纪90年代起,汤一介就希望编纂《儒藏》典籍。 《儒藏》全本将收录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3 000余种,330册,约10亿字,计划于2025年完成,规模将超《四库全书》,目前已完成100册。有学者曾质疑,清代纪晓岚编纂的《四库全书》,除去佛、道、韩、墨等内容,其实就是一部《儒藏》,何必劳民伤财去编新的?汤一介认为,《四库全书》错漏不少、体例不符、使用不便、收录不全,所以《四库全书》是清代学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但绝非终点。 当代国际上通常用的《儒藏》是日本人排印的《大正藏》。一贯谦虚低调的汤一介曾自信地宣称:“我的标准是,我编了《儒藏》之后,世界上通行的儒学研究的本子就是我这个本子。” 2003年,76岁高龄的汤一介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组织协调国内外20多所大学400多人的庞大编撰队伍,排兵布阵,躬耕亲为,白发老儒,竟然奋蹄不倦,其乐陶陶。 请分别说明文中两处画线文字的作用。 (1)他的父亲汤用彤先生是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他在中、西、印度文化与哲学思想研究上,都有独到的造诣和重大的贡献。早年留学时,就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 答案 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实则突出了汤一介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的言传身教对其日后走上治学之路有不小的影响。也为下文写其从魏晋玄学上开始了学术突破做铺垫。那也是其父的未竟之志。 (2)有学者曾质疑,清代纪晓岚编纂的《四库全书》,除去佛、道、韩、墨等内容,其实就是一部《儒藏》,何必劳民伤财去编新的? 答案 学者的质疑恰恰衬托出汤一介所主持的《儒藏》之意义非凡,相比经典的《四库全书》,是一种历史的超越。 二、分析文本表现手法 阅读有径 分析文本表现手法题对应的阅读应是整体阅读与局部品读。当题目涉及全文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这时需要整体阅读,不过,这时的整体阅读是一种筛选性阅读,只在全文内对涉及的文字品读。 分析实用类文本表现手法更多的是考查局部文字,这时需要的是局部品读,只要能联系全文,尤其是局部文字的上下文思考即可。 答题有道 每一种实用类文本都有自己的文本特点和一些独特的表现手法,每一具体文本更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分析某一种文本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具体文本中的运用效果时,则要把这种手法在具体文本中的“特殊”作用与它在这种文本中的一般作用结合起来。因此,考生要想准确分析其作用、效果,首先要铭记各种实用类文本独特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重点 突破它在文中的特殊作用、效果。如:科普文在平实之外具有“文艺性”——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传记从描写手法看,有对照、衬托、渲染、场面描写和细节勾勒等,从修辞手法看,有引用、比喻等;新闻往往采用记叙、描写,穿插议论;报告一般采用平实的语言,不夸饰,力求准确、客观、简洁。(它们的一般作用可参见“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部分) 边练边悟 (2015·广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