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课程与教学论 杜志强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课程的目标及其依据;?????? 2、了解教学目标与相关理论; 3、掌握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学习重点: 1、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2、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节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是指通过课程的实施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的,它是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是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准则和指南。 其在教育目标体系中属于三级教育目标,上接培养目标,下连教学目标,是起桥梁作用的中介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在教育目标体系中的位置 二、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 1、学生发展 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的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而生成课程目标就必须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2、社会生活 学生作为个体,最终要成为一个社会人而融入到特定的社会,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逐渐社会化。所以,确定课程目标时理所当然的应将社会需求作为一个重要来源。 3、学科功能 作为实质性规范的知识是任何形式课程的本原,没有知识的课程是不存在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知识是课程的原生性来源,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的支柱,因此,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应成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 三、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转换 从“双基--三基--三基一个性--三维目标” 四、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课程目标类别 (一)规定性目标开放性目标。 规定性目标是指以事先规定的教育期望作为目标,师生在目标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达到目标规定的要求。 开放性目标是根据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并进行即时性评价。 (二)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 显性目标是指能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并且易于操作、可以测量的目标。 隐性目标是指那些能引起学生内在思想、心理变化的目标。 (三)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强调目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可观测性。行为目标强调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而不是笼统的,强调目标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第二是统一性,即行为目标适应于所有的人,而且对所有人都采取同样的标准。第三是预定性,即行为目标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预先确定的,而不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或者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才根据实际结果来确定的。 行为目标形式是有其优点的:明确、具体、可观察测量。但是,它也存在缺陷。第一如果教学目标都采取行为目标的形式,那么教学就会趋于强调那些可以明确识别的要素,而那些很难测评、很难被转化为行为的内容就会被忽视而消失。第二,行为目标将学习分解成为各个独立的部分,认为各个独立的部分是可以分别对待的,这就破坏了学习的整体性,不利于通过整体性学习来陶冶学生的个性。第三,事先明确规定教学目标的做法也存在问题,因为这些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很可能成为不适合实际情况、强加给教师和学生的东西。 (二)形成性目标 形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也有人译为“展开性目的”、“生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它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形成性目标最根本的特征是过程性,即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地形成,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之外或者在教学开始之前预先确定。 形成性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过程性、逐渐形成性,这克服了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同时可以带来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开放性,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切合教学的实际情境。然而,形成性目标又存在缺陷。第一,采用形成性目标,就要求教师不仅熟悉各门学科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而且要求教师有相当强的研究能力,能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教学目标,而教师实际上是难于满足这些要求的,因为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第二,即使教师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也不一定愿意采用形成性目标,因为这需要大量额外的工作。第三,采用形成性目标,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教学目标的导向,这将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知识对自己最有价值,致使学习活动产生一定的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