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庆元月山村导游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庆元月山村导游词 来凤桥——圣旨门——吴文简祠——步蟾桥——如龙桥——马氏行宫——白云桥——云泉寺——月山全景——杉树王——冰臼群 各位游客: ??? 你们好!(自我介绍)非常欢迎你们到月山村,首先允许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月山村的概况。 ??? “半月烟居半月山,松篁荫翳抱东环”,说的就是月山村了,月山村因后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银钩,村庄座落其间,如同山环水合抱的一轮圆月,故名月山。 ??? 月山村距离庆元县城57公里,海拔820米,人口1700人,现为举水乡政府所在地。月山村古时是闽浙通衢,有古道和福建省的寿宁、福安、政和以及本省的泰顺、平阳等县相通。明、清时期一度人口繁衍,经济发达,商店林立,一派繁荣景象,并因此建立了“一都上管”。清末至明国初期被称为“逢源镇”和“举水市”。 ??? 据史料记载:月山村最早称为东庄,吴诩的母亲李氏,原居松源(今庆元县城),因夫吴伉于公元1000年不幸病故,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带着8岁的幼子吴诩,来到东庄搭寮居住,艰苦度日。东庄的对面是金乡,金姓颇繁,时有凌弱之举。一日,李氏浣纱上游,遇仙人指点,吴氏渐盛,此后故名举溪,为吴氏发祥之地。李氏教诲子孙,要以金姓恃强欺贫,以致家族衰落为前车之鉴,继承和弘扬先祖忠厚善良家风,积善行德,文章济世,以致举水奠基以来,文德武功,代有显人,自吴诩迁入后,吴诩公之孙吴翊(yì)高中熙宁癸丑科进士,官至池州通判,翊公之孙吴淇又中嘉定甲午戌科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名列仕籍者多达200余人。可谓文人鹊起,仕宦蝉联,一度被誉为“庆邑之冠冕”。 ??? 月山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渊源根深蒂固,经过长期的发展,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月山村著名的“举溪八景”(月山晚翠、云泉晓钟、龙凤两桥、文奎高阁、宝塔东耸、银屏西峙、龙湫灵夜、虎胜奇岩)及“廊桥之乡”、“二里十桥” 的美名与现存国家级保护文物如龙桥、县级保护文物步蟾桥、来凤桥、白云桥和圣旨门、马氏行宫等建筑,构成一幅恬然自足的画卷。 ????来凤桥:各位游客,现在映入眼帘的就是县级保护文物来凤桥了,相传来凤桥与如龙桥同等构造,后来被火烧毁,现存的建筑是清朝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重建的。据吴懋修著的《举溪记》中记述:“由下溯上又见一桥,若飞若舞,与如龙等者,即新造来凤桥。以其从州县来,故名来凤”的文字。该桥呈东南和西北走向,全长30米,桥宽5.5米,是一座石拱卷廊桥,一共十一间,中设佛龛,上额挂“来凤桥”匾。桥次间有供行人小憩的木凳,桥身高出地面十余米(当地人又称“上桥”)。大家请看,这半圆形石拱,在溪水的倒映下,石拱组成一个圆月形,水从桥洞缓缓流出,原来桥上有这样一副对联:“水从璧玉怀中出,人在莲花瓣上行”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是不是真如这对联所说的形象。 ??? 有一个民间传说,说的是如龙桥、来凤桥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举溪两岸同住吴、陈两大家族,我住溪之头,你住溪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溪水,相处得倒也和睦。不料有一年大旱,吴陈两家为争举溪之水入田灌溉而大动干戈,从此结下宿怨。后来又一个可怕的旱年来了,两家人为了溪水越争越凶,都拿着刀棍对峙在两岸,眼看着前辈人发生过的族斗又要发生。这时,一方想出了比武夺水的办法,结果吴如龙和陈来凤各胜一场,平分溪水,暂时解决了纷争。 ??? 这对青年男女也在比武中产生了感情,决定从银屏山上开渠引水,因而两家人同心协力,终于引来了山泉,保住了收成,化解了往日仇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举溪两岸喇叭声声,吴陈两家更是喜气洋洋,吴如龙、陈来凤在乡亲们的祝福中,结成了美满的夫妻。为了纪念这喜庆的日子,吴陈两家决定修建如龙桥和来凤桥,让后世子孙和和睦睦,恩恩爱爱。从此,吴、陈两家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日子越过越美,越过越甜。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如龙桥的真实面目了吧?别急,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也是一样的,总是让我们迫不及待,我就暂时吊一下大家的胃口。 ????圣旨门: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景点圣旨门了。圣旨门建于明代,紧挨吴文简祠北侧村口古道上,为木质牌坊,双重檐结构,施如意斗拱,木刻雕花,造型美观精致,结构复杂。相传为古时传送圣旨、捷报之所,达官显贵经此地,均应下轿步行入村。大家也可以试想想象一下,当年吴翊、吴淇他们在这接圣旨的场景,那场面肯定相当壮观。 ????吴文简祠:大家请跟我来,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吴文简祠,该祠与来凤桥相对,依山傍水。“文简”是因吴姓之祖吴翥曾受唐宣宗谥封为文简先生,后人为追缅先贤,建祠纪念。该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因遭兵焚,后由乡贤吴懋修发动举溪境内的大一公(吴希点)直系富二、富四、富五三房联名创建,清康熙五年(1666年)竣工,历时十三年之久。祠堂前及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