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时目标 一、概述 1、概念: 【痹证】: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内经》不仅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如《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 因感邪季节、患病部位及临床症状的不同,《内经》又有五痹之分。如《素问·痹论》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素问·痹论》还以整体观阐述了痹与五脏的关系:“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在预后方面指出:“其人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痛久,其留连皮肤者易已。” 历代医家还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特点,赋予不同的病名,在治法方药上亦渐趋丰富。 张仲景《金匮要略》有湿痹、血痹、历节之名,其中历节病的特点是遍历关节疼痛,所创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又称为“历节风”; 王焘《外台秘要》述其症状痛如虎咬,昼轻夜重,而称“白虎病”; 严用和《济生方》则称“白虎历节”; 朱丹溪《格致余论》又称“痛风”; 王肯堂《证治准绳》对膝关节肿大者称为“鹤膝风”,手指关节肿大者称为“骨槌风”; 李中梓《医宗必读·痹》阐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则; 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入于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重用虫类药剔络搜风,对临床均有较大指导意义。 当代名家,被誉称为“华夏治痹第一人”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焦树德对痹证的研究可谓专业而精深,并首次提出了“王痹”一说。 当代中医名家,南通市中医院的“朱良春”主任医师亦对痹证的研究较为深透,其用药谴方更具独特,多主张用虫类药剔络搜风。 另外,北京名医王为兰、谢海洲等亦是擅治痹证的大家。 风湿热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强直性脊柱炎 痛风 肌纤维组织炎 颈椎病 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炎等 4、发病概况 风湿性疾病近数十年来发病率有日益升高之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曾将1977年命名为“世界风湿性疾病年”,随后又将1981年命名为“世界残废人年”,这均与风湿性疾病有密切关系,我国也将其列为“八五”重点攻关项目之一。 其中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中华风湿病学学会主任委员张乃峥教授称其为“不宣判病人死刑,但宣判了终身监禁”的病。 4、发病概况 本病的发病率国际上一般在1%左右(低者0.5%,高者达3%),我国据初步调查,患者约有940万人.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没有特效药和根治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大问题。 5、西医治疗概况 因病因仍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欠佳。 如大多数RA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头2 a内是发生不可逆关节破坏或畸形的关键时期,(早期诊断和有效合理的治疗可减少RA致残的发生)。 另一个问题是激素用得太多,据北京、上海两所大医院统计,那里的RA患者,一半以上用了激素,有的用了几年、几十年,产生了不少副作用。 举例:西医诊治RA 药物治疗: 非激素的抗炎药: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2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 激素类药; 生物制剂(Biological agents)。 如RA疫苗等 其他治疗: 放射治疗 血浆置换 基因治疗 6、中医针灸诊治 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有二千多年历史。 新中国建立以来,对痹证的研究日益广泛深入,各地用辨证分型及单方草药、外治等方法治疗痹证之报道甚多,并对病因病机、病理造模、药理药化采取了现代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较大进展,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痹证专业委员会巳举行6次大型学术交流会,并编写专著,有力地促进了痹证研究工作的进展。 中华风湿病学学会主任委员张乃峥教授指出:在痹证诊治上,希望最大、毒性最低、副反应最少的要属中医中药。中医药工作者应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勤于实践,敢于创新,为攻克痹证做出贡献。 二、病因病机 (1)感受风寒湿邪: 痹证的成因,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或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涉水冒寒,久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邪注于肌腠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经络气血痹阻,发为风寒湿痹。 《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