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知识陈曙明—培训课件.ppt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陈曙明—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程序 乙肝病毒 污染皮肤粘膜/眼睛:大量清水冲洗。 刺伤/割伤: 挤出血,清水冲洗,消毒。 向科室领导和感控办报告 感控办根据免疫情况给出处理建议 无抗体:24小时内乙肝免疫球蛋白300-400单位,同时在身体其它部位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间隔1个月、6个月注射第二、第三针疫苗。 有抗体:无需特殊处理。3-4年加强一次。 全套乙肝疫苗注射完成后3个月检测乙肝抗体。 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程序 丙肝病毒 污染皮肤粘膜/眼睛:大量清水冲洗。 刺伤/割伤: 挤出血,清水冲洗,消毒。 向科室领导和感控办报告 ? 目前暂无特殊处理措施 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12个月检测 梅毒螺 旋体 污染皮肤粘膜/眼睛:大量清水冲洗。 刺伤/割伤: 挤出血,清水冲洗,消毒。 向科室领导和感控办报告 感控办根据情况给出处理建议 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注,每周一次,连续4周。 暴露后3个月检测 七、抗生素的耐药与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类药物,它在医院药费总额中占到40%左右。因此能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关系重大。近年来有为数众多的新抗菌药不断投入临床使用,同时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也不断发生改变,这就迫使临床医生不断更新知识及观念。 抗生素的应用领域 人类: 50% 1.医院 20% 2.社区 80%(20-50%为不需要) 农业: 50% 1.治疗:20% 2.预防或促生长: 80% 抗菌药物应用面临的挑战 感染性疾病仍然威胁人类健康、感染占全部死因的1/3。 细菌耐药率在增加。 医疗经费压力增加。 临床用药混乱。 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产生降解抗生素的酶或钝化酶改变抗生素的结构 改变抗生素发挥作用的靶位蛋白的构型 膜通透性下降及生物膜形成 主动外运泵出 细菌缺乏自溶酶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孔蛋白改变、细胞壁/膜通透性改变 抗生素靶位点改变 灭活酶产生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界定”或“标准” 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药物,并采用适当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多种相应措施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治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戴自英《实用抗菌药物学》1998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现状 用于无细菌并发症的病毒感染; 选用对病原体无效或疗效不强的药物; 药物剂量不足或过大; 病原体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 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现状 产生耐药菌或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它药物; 给药途径不正确; 发生严重毒性或过敏性反应时继续用药; 应用不适当的抗菌药物组合; 过分依赖抗菌药物防治作用而忽略必需的外科处理和综合治疗措施; 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 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原则 预防用抗生素的正确使用 清洁手术术前应用: 1次,在麻醉诱导时使用,一般术前1小时使用 肿瘤或化疗后: WBC〈 2x109 老年患者脑血管病后,排痰不畅或神志不清、昏迷 器官移植前后 自身免疫病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治疗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 尽早明确病原诊断,有针对的选择抗生素; 口服 肌注 静脉 常用一种抗生素,危重患者2-3种抗生素联合; 给药次数:时间依赖性,浓度依赖性 抗生素的疗程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广谱抗生素一般7-10天;尽早换用窄谱抗生素;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混合菌感染; 严重感染; 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者; 为了减轻毒副作用; 根据作用机制可实现协同或累加作用的药物,一般选择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抗生素更换的原则 应用一般为3天,无效再考虑更换; 药敏不敏感而临床有效-继续使用; 药敏敏感而临床无效-更换。 * * * 预案制定、启动与终止(应急预案) 2.预防启动与终止: 启动:各科室发现可疑医院感染暴发后,按报告程序进行报告,由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对感染事件做出确认方可启动应急预案。 终止:感染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经过最长潜伏期后2周内无新发病例出现。 三、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一) 1、所有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二)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一) 进行所有的操作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 进行有可能接触病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