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 材料的表面改性
设:单个离子入射能量为E0,在靶内 x 处的能量为 E, Sn(E)为核阻止本领; Se(E)为电子阻止本领; N 为单位体积内靶原子的平均数; 则核阻止和电子阻止两者引起的单位距离上的能量损失 对上式积分可得到射程 R (分别表示离子在靶内通过厚度为Δx时传递给靶内原子核和电子的能量) R ? 对离子注入具有实际意义的是投影射程Rp,以及它的标准偏差ΔRp(表示入射离子的投影射程的分散特性) 因为碰撞过程是随机的,则各离子的射程R不同。 R、Rp和ΔRp的意义示于下图 (4)注入元素的浓度分布 注入元素种类 非金属: N、C、B 耐蚀抗磨金属元素: Ti、Cr、Ni 固体润滑元素: S、Mo、Sn、In 耐高温元素: Y及稀土元素 注入离子浓度随深度分布呈Gauss分布 注入元素离子的轨迹与浓度分布 (5)离子注入改性的一般机理 损伤强化作用 注入掺杂强化(沉淀强化) 间隙固溶强化 偏聚强化(与位错之作用) 喷丸强化作用(残余压应力) 增强氧化膜,提高润滑性 (6)基底材料-注入离子种类-性能之间的组合关系 (7)离子注入在磨损件中的应用 (8)离子注入工艺技术的优缺点 优 点 由于离子能量很高,离子注入过程为非热力学平衡过程,可将在热力学上与基体不互溶的元素注入基体中。可形成常规方法得不到的新合金相。 注入层与基体材料无明显界面,力学性能连续过渡,保证注入层与基体得匹配。 真空处理技术,工件无变形、无氧化,尺寸精度高,表面状态好。 抗蚀氮化:形成ε相层 0.01-0.06mm,20-30min 4)氮化组织 (2)离子氮化 1)原理 气体放电方式及其伏安特性曲线 辉光放电的光区和有关特性曲线 在低于常压的渗氮气氛中,利用工件(阴极)和阳极间产生的辉光放电进行渗氮。 工件阴极、真空罩阳极、辉光放电、电离N+、H+ 广泛用于机械零件、模具的表面处理,具良好的韧性耐磨性及较高疲劳强度。 在离子渗氮真空室中,少量的充入NH3或(N2+H2混合气),在辉光放电过程被电离成N+与H+,并被电场加速。一部份离子直接渗入工件内部,一部份轰击工件表面,使工件升温,并从阴极表面打击出电子和原子(阴极溅射)。溅射出的Fe原子和带电原子态氮结合形成FeN,被吸附在工件表面。FeN受离子轰击后变成低价Fe2-3N,而放出氮。其中一部份N原子将渗入工件,并向内扩散形成氮化层。 2)离子氮化工艺 电流密度: 气参数: 组成、气压、流量 热参数: 温度、时间 3)氮化层组织与性能 比气体氮化硬度更高。 4. 碳氮共渗 向钢工件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多用气体碳氮共渗。 概念 工艺 中温气体、C、N共渗; 以渗C为主。820℃-860℃、煤油或渗C气 + 氨气 2)低温气体碳氮共渗; 以渗N为主,又称软氮化 在570℃温度下通入甲酰胺、三乙醇胺、尿素、醇类与氨等渗剂分解生成的活性[C][N]原子完成共渗,保温2~3h。渗层硬度虽较低,但韧性好,不易脱落。 在820~860度密封炉内通入煤油(渗碳气体)与氨或含氮有机液体,产生活性原子和N原子完成同时渗C、渗N。但以渗C为主,渗速更快,硬度更高,且可直接油淬,变形小。 6.3 三束表面改性 “三束”指激光束、离子束、电子束。 三束改性的特点: (1)激光束: 加热、冷却速度极快;温度梯度 106-8K/cm;冷却速度 106-10K/S (2)离子束: 异类原子直接注入材料表面进行表面合金化。引入的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受常规热力学条件的限制。 (3)三束加热速度极快,基体材料几乎不受影响。 6.3.1 激光束表面改性技术 6.3.2 离子束表面强化 6.3.3 电子束表面改性 6.3.1 激光束表面改性技术 1. 激光束产生原理 具亚稳态能级结构的物质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变成激活介质,激活介质受到激发产生光子辐射。 当激活介质放在由一个全反射镜和部分反射镜构成的光学诣振腔中,激活介质受到激发产生光子辐射。在辐射过程中引起连锁性的受激辐射,使辐射加强。 反射镜使光子在腔内不断传播、反射、形成光振荡,最后在部分反射镜端发出频率、相位、传播和振动方向相同的光子——激光。 具亚稳态能级--激活介质--产生光子辐射--引起连锁性的受激辐射--光子在腔内不断传播、反射、形成光振荡--发出频率、相位、传播和振动方向相同的光子 2. 激光的发展概况 Laser theorized in the 1950’s Laser first demonstrated in 1960 Models established for optical applications by 1965 Introduced in metalwo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程制图与AutoCAD习题集(第2版)习题答案.pdf
-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 (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df VIP
- 超级猩猩健身房品牌手册.pptx VIP
- 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的创新路径与案例.docx VIP
- 智算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消费品以旧换新策略的实施案例分析与借鉴.docx VIP
- 基础护理学课件 14.第十四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ppt
- 电动港机装卸机械操作工(门机)技能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考点21:学会拓展延伸-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VIP
- 急性胰腺炎【48页】.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