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记叙文阅读练习册.doc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记叙文阅读练习册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叙事散文分类集训 第一类 见闻感触 (8年2考:2015、2010年涉及) 一、(2016天水)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 心灵之痛 查一路 ①车行到小区门口,前面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不知在张望什么。出于安全考虑,我轻摁了一下喇叭。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十分意外。 ②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她的眼神吓着了一个手握方向盘的成年人,我摇下车窗,想在车子经过时安抚一下她。不料,在我开车经过的一刹那,我清晰地听到她骂了一句很脏的话,脏得让我当时无法逃避,此刻无法转述。我很震惊,一个不过上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说出这么脏的话呢? ③我以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如果用“震惊”来形容可能危言耸听了点儿,但这么脏的一句话,至少让我几个星期都不能释怀。具体原因不可知晓,可以肯定的是,这孩子的心里有些痛,由痛而引发了一种恨。 ④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这个女孩,还是在小区的门口。这次她坐在妈妈的电瓶车后面,她的声音很大,反复问:“妈妈,我们家为什么不买汽车啊?别的同学家都有车。”烈日下,她的母亲只顾锁着眉头骑车,无暇回答她的提问。 ⑤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⑥前段时间,因一场暴雨,一个亲戚让我帮他接小孩。放学时节,某小学门前的广场上,车声鼎沸,喇叭声震耳欲聋。一眼望去,雨雾之中处处是小车,挤满了整个广场,都是来接孩子的。也有家长骑着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他们让孩子穿着雨披坐在身后,穿行于停在广场的汽车中间。 ⑦坐在汽车里的孩子们,则透过车窗玻璃,安逸地望着窗外,望着被雨水打湿的同学们。 ⑧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而中国的富裕阶层,甚至仅仅是普通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滚动。 ⑨由此,我想起了那个小女孩的心灵之痛。 ⑩这些年,我注意到社会上一些人的心头有某种不便说出的 痛。有些痛,源于社会的一种病;有些痛,源于社会成员彼此间的疏离与隔膜。就说关于车这样的小事,如果有车的家长们尽可能把车停到离校门口远一点的地方,如果开车的人尽可能不冒失地摁喇叭,“有车没车”的意念可能就不至于在孩子的心灵上划出一道伤痕。 有些痛,从根源上讲,不是我们造成的,但与我们有关。因为无意间的冒犯与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2分) 本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开车轻按喇叭提醒小女孩注意安全反遭咒骂,心中震惊而追寻原因的故事,从而挖出小女孩心灵之痛的根源。(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通读文章理清段意,第①~③段,作者由与小女孩的意外偶遇,引发对社会的思考,由此提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痛的疑问。第④~⑨段,作者再次遇见小女孩,明白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车没车的等级划分让小女孩内心受伤。第⑩~段,作者反思社会,发现造成这种痛的根源是人们无意间的冒犯与入侵。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即可。 2. 文章第⑤段“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中的“答案”是什么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3分) 问题:一个不过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说出这样脏的话呢?答案:有车族的炫耀在小女孩心灵上划出了一道伤痕。(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④段讲了这个女孩渴望成为有车一族,而这种渴望产生的由来是有车族的炫耀,正是这一点使女孩的内心受伤。而这正好解释了小女孩的反常行为,回答了作者的疑问。 3. 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第⑨段的作用。(3分) (1)内容上概括了小女孩咒骂 “我”的原因,点出了心灵之痛;(2)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叙转议。(共3分。内容2分,结构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分析时,要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着手。第⑨段承接上文点出了小女孩心灵之痛的深层原因,同时引起下文,引发对问题的思考。 4.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有何好处。(3分) 将家长接小孩时“有车”与“无车”的情景进行对比,将国外富翁的行为与中国富裕阶层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社会成员彼此之间疏离与隔膜之深,从而解释了“心灵之痛”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清除这种社会弊病的渴望,为下文具体揭示病态的根源作铺 垫。(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有车”的孩子安逸地望向那些被雨淋湿的“无车”族,明显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而体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隔膜与矛盾,从深层次解释了产生心灵之痛的原因。 5. 题目“心灵之痛”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含义:“心灵之痛”既指小女孩因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阶层的差异而感受到的伤害和痛苦,也指作者面对这种社会病时产生的心灵上的痛苦。 作用:(1)题目新颖奇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揭示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