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VIP

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 目的 针对成分制备过程中导致血压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报废率。 方法 针对血站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成分制备过程中影响血液报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预防血液报废的应对措施,比较实施预防措施前后的血液报废发生率。 结果 2012~2015年各年影响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其次为颜色异常、容量不足、破袋渗血及溶血;以2012年血液报废率1.78%居多,其次是2013年1.05%,2014年0.78%、2015年0.72%。实施干预措施后2014~2015年血液报废率为1.46%,实施干预措施前的2012~2013年血液报废率为2.76%,可见实施干预措施后效果较佳,可明显降低血液报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均来自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血站所提供的的无偿献血者,年龄20~56岁,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行体检初筛合格后献血[3],献血量200~400mL。材料:热合机、多联袋、无菌接驳机、离心机、一次性病毒灭或滤器等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集全血后需将其置于(4.0±2.0)℃的低温冰箱中进行保存,依据血液成本制备相关SOP进行血液分离制备,对血液制备过程中报废血液进行记录及隔离,行进一步处理 1.2.2 干预方法 (1)血站应及时将报废信息进行反馈,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征询及体检,做好相关知识宣传,并通过采血前咨询工作进一步进行筛选,降低血压报废率;(2)在采血前及采血过程中应加强对于献血者的引导,提升其责任心,并同时提升采血工作人员技术。(3)在实际工作中应提高质量意识,保证操作的规范性;(4)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程序,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另外成分科应避免空心杯内口腔的情况,保证离心杯的对称平衡,血袋装入离心杯时需对血袋导管做好处理,定期维护校准离心机 1.3 血液报废评价标准 依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判定[4]:(1)脂肪血:通过肉眼观察明显可见血浆层浑浊现象,且不透明,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种情况,其中中度及以上便可视为脂肪血。(2)溶血:通过肉眼观察明显可见血浆为淡红色,或将血袋垂直静止放置24h后观察其上清液依旧为红色,若肉眼难以判断准确,则可行血浆血红蛋白实验,当每升血红蛋白含量高于0.72g时,便属于溶血。(3)容量不足:对其重量上称检查,若容量与标示量之间差别高于10%,血液则报废。(4)颜色异常:正常血浆颜色为淡黄色,若肉眼观察可见明显颜色差异,如草绿色,则视为报废血液。(5)血袋破损渗血:观察或擦拭血袋表面,检查是否存在漏液现象,或离心过程中发现离心杯中存在渗血,或血袋近端配血管处存在热合不严渗血的情况,必要时可适当挤压检查 1.4 观察指标 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各年不同血液制品报废情况、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原因;比较实施干预措施前的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与实施干预措施后的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血液报废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3] 陈小??.研究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9):1261-1262. [4] 张?.非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统计与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2760-2761. [5] 刘英.成分制备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106-107. [6] 田莉.遵义市中心血站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3):338-340. [7] 王玉红.成分制备产生溶血血浆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2):117-118. [8] 杨红梅,张建伟,蒋国新等.血液制品中非正常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1):104-106. [9] 唐泽萍.成分血液制品报废原因分析[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2,35(3):208-209. [10] 李淑清.细节管理用于血站成分制?涔ぷ髦械募壑?[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148-150. [11] 帅友碧.重庆市血液中心成分血报废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3(17):2218-2219.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