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周)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上古神话(上)
知识点:
1、上古神话的概念;
2、上古神话的分类。
重点:上古神话的概念。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其价值
中国上古神话是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它反映了先民的原始思维和华夏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现存的中国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淮南子》等典籍中,而尤其以《山海经》最为古老,文化内涵也最丰富深刻。较为著名的有:女娲补天及抟土造人,黄帝战蚩尤,夸父逐日,鲧禹治水,羿射九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神话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和思维基础,它产生于原始的蛮荒时代,当时人类的语言、思维等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希望认识并征服自然,但由于当时社会生产能力还很低下,人类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只能借助幼稚的想象和幻想,依据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来创造神话故事,表现他们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不过,神话尽管是在幻想中产生的,却有着现实生活的基础,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补天的女娲、填海的精卫、治水的鲧禹、逐日的夸父、射日的后羿等英雄神的形象,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战蚩尤等反抗神,反映出氏族社会部族之间的相互斗争。神话思维的特征我们将放在以后再讲。
神话的艺术特征是幻想与想象,它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一般来说,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则是不自觉的浪漫主义。而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那种神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了后代作家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这正如马克思所言:“(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具有永久的魅力,永远给人以艺术享受。”(《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就中国上古神话而言,无疑具有一种辉煌壮烈的庞大气势。这种大气势、大气象,不但对后代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我们放在第二节再讲。
二、神话的分类
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创世神话
中国的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地最为著名: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这种看法在世界各地的原始初民中普遍存在。值得一提的是,汉字“壹”、“贰”二字也蕴含着早期人类对于世界起源的解释。从字体上看,“壹”与“壶”相近,“壹”之初义当为一种存放东西的器皿,是一种近乎封闭的圆状物,可能和葫芦相似,类似《老子》中“朴”的概念,可以代表世界尚未打开的混沌样态,可以说成后世哲学中的“无极”。而“贰”字中含有一个“贝”字,贝壳一分为二,则意味着由“壹”变成为“贰”,犹如后世哲学中的太极两仪,世界也就进入了一个天地开辟的时期。
2、始祖神话
始祖神话也就是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神话。中国的始祖神话,是女娲抟土造人。这一神话传说,见之于《太平御览》卷七十八所引《风俗通》: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类。女娲抟黄土造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絚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絚人也。
由此,女娲成为了人类的始祖,成为了人类的伟大母亲。
3、再创神话
在世界各地神话中,还存在着这样的说法:天地开辟后,曾经遭遇世界毁灭的劫难,然后又由救世主重新创造世界。中国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可以归类为再创神话。女娲炼石补天这一传说,见之于《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
女娲经过辛勤的劳作和奋力的拼搏,重整宇宙,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栖居空间。
4、洪水神话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洪水神话。洪水神话反映出上古时代洪水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性痛苦,反映出洪水灾害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一种集体表象而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中国洪水神话以鲧禹治水最为著名。据《山海经·海内经》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九州。
禹继承了鲧的遗志,不辞劳苦,“八年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