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反传统辨析对西方后殖民主义鲁迅观反诘.pdf

鲁迅反传统辨析对西方后殖民主义鲁迅观反诘.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迅“反传统辨析: 对西方后殖民主义“鲁迅观”的反诘 口杨枫 外,还有中国文化本身。源远流长并且曾经炳赫于 1 西方后殖民主义标榜的“东方主义”所确立的 世界的中国文化,在文化转型期的“五四”与先驱者 “鲁迅观”,认为中国作为“晚生外发”被动现代化国 的联系,其表现虽是潜在的,但却具有文化根性的价 家,发生的“五四”思想文化变革以及中国现代文学, 值和意义。正是由于这种文化根性的作用.“五四” 体现的是西方思想文化的后殖民性质,认为中国现 时期的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引发的更主要是先 代文学的开拓者鲁迅为改造国民性的“反传统”,是 驱者对中国文化历史的古今对照,由此产生的是他 受西方传教士有关中国国民性的著作的影响产生 们的中国文化发展停滞以至倒遇观。这种认识,构 的.是西方后殖民主义在中国的典型体现Ⅲ。这种 成了他们“反传统”的重要内涵。 认识显然有悖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实际,有悖于“五 钱理群先生在《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④一 四”的实际,更有悖于鲁迅的实际。对此.需要重新 文中提出:“五四时期对于妇女、儿童,以农民为主体 认识的主要问题是:《新青年》“反传统”的根基在哪 的下层人民的‘发现’,是一种全面的‘人1的‘发 里,如何认识鲁迅的“反传统”,他与新文化、新文学 现”’,这种“发现”是“与人类幼年时代紧密相连的”, 倡导者在“反传统”中有什么不同,他的“反传统”的 比如,对“儿童”的发现,即“儿童崇拜”,就产生于“五 方式和目的究竟是什么。 四”先驱者通过中西文化的整体对照,对“民族文化 对此的认识,首先需要最大程度地接近“五四” 早熟和早衰”的切身感受和认识中。马克思曾经说 的本来面目,看看这场以“反传统”而著称的新文化、 过.每一个民族“固有的性格”,虽经时间的流逝和历 新文学运动,是在怎样的基点上展开对民族固有文 史的变迁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不无退化,但却始 化的“价值重估”的,在这方面.鲁迅的态度和认识与 终“在儿童的天性中纯真地复活着”刨。中华民族无 《新青年》同人的异同在哪里。应该承认,在以往的 疑属于马克思所说的“早熟的儿童”,中国文化的“早 研究中,人们从东西方文化碰撞这一宏观背景出发, 熟”以致“烂熟”,使民族渐失其“固有之血脉”。陈独 着眼于“五四”新文化、新文学与欧洲近、现代文化和 秀1915年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 文学的联系,对《新青年》“反传统”的产生及其意义 一文.劈头提出:“窃以少年老成.中国称人之语也; 的阐发,切人到了“五四”时代变革精神的一个主导 年长而勿衰(Keep 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