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复习__的第八讲——古代诗歌赏析.pptVIP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__的第八讲——古代诗歌赏析.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__的第八讲——古代诗歌赏析

把握文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辨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代诗文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 第八讲 古代诗歌赏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Ⅰ.鉴赏作品的形象 一、什么是作品的形象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人物形象: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情主人公。 自然形象: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譬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二、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的问题 鉴赏诗歌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 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准备参加高考,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的传统审美习惯,主要有下列几点: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4)折柳送别,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从分析景、情入手 诗人写诗,常用“寓情于景”、“即景生情”之法,读者读诗,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体味。即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P319) 村 行 王禹傅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问题: 1 收尾两联,哪一联叙事?哪一联抒情? 2第二联和第三联写景状物各有什么特点?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Ⅱ.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与一般的文学鉴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一、鉴赏诗歌语言的途径 主要说以下三点: 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