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孔子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VIP

第三讲孔子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 家 学 派 儒 家 学 派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 ,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 代表人物:孔子(圣人)、孟子(亚圣)、荀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身世 家世贵族,父亲叔梁纥为大力士,娶正妻施氏生九女,后娶妾生长子孟皮,有足疾,不可继承家业,再娶颜氏,颜氏时为18岁,叔梁纥66岁。因其母曾祷告于尼丘山,故名“丘”。孔子三岁丧父,被施氏所逐,与母亲至曲埠过着清贫的生活。 几个故事 1、适齐 35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逃到齐国,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闻习韶乐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他日又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想封孔子为尼谿田,遭齐相国晏婴进言劝阻。后来得知齐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没有办法,孔子则重回鲁国,聚徒讲学。 2、受困陈蔡 吴伐陈、楚救陈之际,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随即出发。陈、蔡大夫惧怕孔子为楚国所用,便将孔子围困在陈、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绝粮七日,许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旧讲诵不绝。后来派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接孔子。 3、相失于郑:丧家之犬 孔子在郑国时,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立在郭东门。有人告知子贡,东门有人仪表像丧家之犬。弟子终把孔子寻回,并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思想 一、道德思想 构建了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礼,周礼,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仁,“克己复礼为仁”,体现了人道精神。“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不包括小人(劳动者,无道德之人),“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在道德方面,“忠、恕”二字接近“仁”的涵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晚年提出“大同”思想,在大同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人。 二、政治思想 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亦叫德治和礼治。这种方略把德和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和被治者。 当时周王朝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夺,呈现“王道衰,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时代特点。提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 三、经济思想 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与“富民”思想。 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对物质利益的谋求。“见利思义”,“义然后取”。 四、教育思想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教育的垄断地位。主张“学而优则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五、美学思想 美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统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六、史学思想 治史的一个重要主张是 “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竭力反对狂妄不直之人,“狂而不直,侗(tong,幼稚)而不愿,悾悾(诚恳)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不学礼,无以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