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中考作文讲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期中考作文讲评

2013.11.12 试题回顾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读自然,我们心无杂尘,纯洁明净;读社会,我们感受美丑,分辨善恶;读历史,我们体验兴衰,获得启迪——读父母,读老师;读自己,读古人;读小溪,读大海;读掌声,读泪水;读挫折,读成功……人生经历中,接触、交流、感悟、思考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也是“懂”的过程。请以“那一次,我读懂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题目的横线上可填“母亲、自己、蜡烛、青松、友情、时间、失败、幸福、宽容、坦然、你的微笑”等词语或短语。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3)字数不少于600字。 本题具有以下特点: 人文性:它要求考生要选定自己成长中的经历和收获来写,反映90后考生健康成长的过程。选材极其广泛,生活中的故事都可以入题。不过,最好是别开生面,选择积极向上,鲜为人知,着力表现真、善、美的题材。 文学性:它的补充部分给考生留下了艺术创新的空间,如考生大胆创新,用比喻、拟人、诗句等雕琢的标题,定能明眸善睐,摄人心魄。同样,如行文别开生面,采用寓言、童话等文学形式,定会收到超凡脱俗的效果。 思辩性:标题“读”与“懂”之间具有一定的辨证关系,因“读”而“懂”。懂“什么”是“读”的对象,是“懂”的内涵。作为考生,必须理解其辨证关系,才能有所创新,高屋建瓴,独出机杼,写出令人振奋的佳作。 如何审题 1、审提示语。 (“人生经历中” “接触、交流、感悟、思考的过程” “‘读’的过程”,“‘懂’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写的是自己人生经历中对自己有启发有意义的“那一次”。)抓关键词 2、审题目。(明确类型:半命题,明确文体:记叙文。) 3、审要求。(写真、写实,重点写感受,需运用描写) 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 写半命题作文,创新的突破点在补全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上煞费苦心,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 如何补全题目? 补自己最熟悉的半题 补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半题 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半题 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半题 空格所填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写人(如:父亲、母亲、老师、自己、冰心、鲁迅等等),可以写物(如:镜子、蚂蚁、粉笔、蜡烛等等),可以写景(如:大海、冰川、青松、菊花、竹子等等),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成功、失败、坦然、宽容、承诺、友善等等) 精彩补题 那一次,我读懂了水 那一次,我读懂了眼泪 那一次,我读懂了自信 那一次,我读懂了坚持 那一次,我读懂了坚强 那一次,我读懂了压力 那一次,我读懂了生的可贵 那一次,我读懂了花落的声音 不当补题 那一次,我读懂了一切 那一次,我读懂了社会 那一次,我读懂了酸甜苦辣 那一次,我读懂了如何坦然面对挫折 那一次,我读懂了现实 写这篇文章拟题的角度易小,如:我读懂了你的眼神、我读懂了水之伟大等等,这样容易下笔。如果题目太大,则会感到无从下手。 核心词是“读懂”二字,让人感到这中间有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要注意写清“读”的过程和“懂”的内容,所懂不能留于肤浅,应有更深的感悟、体验、了解。 本次作文导思 审题,体裁是记叙文,属于记事类的。题目是一个带有时间状语的短句子。“那一次”限制了选材范围和写作角度,“一次”决定选材只能选一件事,“那”决定只能选过去的事。需要补充的部分则显示着文章的内容。 选材,具体选择什么内容的材料,这由考生自己决定。以前经历的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对你的影响最大,就写什么事,这样就有话可写。有真实感受,写来就自然亲切。 结构,写这篇文章时,要合理安排结构。首先要点明题意,引起回忆。在叙事时,要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明白,写完整。还要注意,在行文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题目中所补充的词语来写,这样才能紧扣题目,突出中心。 常见错误 1.没有“那一次”,如写“那一次,我读懂了友谊”,通篇只写“我”与朋友如何相识相处如何相知的过程,甚至改主题为歌颂友谊。 3.泛泛而谈,没有“懂”的过程。对于该重点描写的“那一次”几句话掠过,之后便大书特书,高谈阔论自己对于读懂对象的理解。 存在问题: 作文题材低幼化,思想没有深度,较多人写了小学、初中时的同学、老师、家长与自己的一次误会,最后交代事情的真相,矛盾化解,没有上升到“读懂”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方面,让人觉得作文题目好像是“一场误会”、“一次风波”等。 不善于运用写作技巧,如伏笔、照应、人物细节描写、欲扬先抑等,其实本题目比较适合运用以上这些方法。 详略处理不当,下笔前没有作好详略安排,平均用力,记流水账。 佳作赏析 那一次,我读懂了宽容的意义 天地为何广阔?是因为它囊括了世间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