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二章期末复习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第二章期末复习课

中国地形的特点 1.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中华五岳口诀 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开阔坦荡 地面崎岖不平 雪峰连绵 千沟万壑 2.我国冬季气温相差很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路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知识回顾 一、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西北向西南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有东北向西南递减 D.由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6—7月)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7—8月)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9—10月) 课堂练习二 大兴安岭是下列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 牧区和农耕区 内流区和外流区 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地区均频繁发生旱灾。由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旱灾造成的损失更大。 空气混浊,能见度 。 和 地区 季 、降水 、 稀少 沙尘暴 、特大暴雨,可引起 暴发,可缓解 。 地区,集中在粤、台、琼、闽 5-10月,尤以 月为多(夏秋季节)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 气旋 台风 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 大,日照时间 。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初(5、6月份) 冬、夏季风势均力敌,相持不下(锋面雨) 梅雨 急剧 、 、 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除青藏高原、云贵地区、海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半年(秋末、冬季、初春) 源于 蒙古一带的大范围 侵入我国 寒潮 天气特征 和影响 影响范围 发生时间 形成原因 特殊天气 西伯利亚 强冷空气 冬 降温 霜冻 夏 江淮 湿度 短 极猛烈热带 7-8 东南沿海 狂风 洪涝 旱情 强风 少 植被 春 北方 西北 低 大风 二、我国多特殊天气 三、我国多旱涝灾害 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 一年四季都可出现 降水 分配不均, 变化大 干旱 给农业、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甚至生命带来损失 地区,发生频繁、损失严重 集中 在 季节 我国降水集中在 季节, 带来的特大暴雨 洪涝 影响 影响范围 发生时间 形成原因 夏季风 夏秋 东部平原 时空 年际 夏秋 1、我国季风气候最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表因素 D、洋流因素 2、既是二、三级阶梯界山,又是季风区、非季风界山的 (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巫山 D、雪峰山 3、梅雨和伏旱出现的地区在 ( ) A、南部沿海 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B A B 反馈练习 1.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笫一、二级阶梯 界山,又是西北---东南走向的是: A.昆仑山- B.祁连山 C.横断山 D.太行山 2.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 B.秦岭----黄土高原 C.横断山 ----塔里木盆地 D.巫山----东北平原 3.下列山脉中位于第三阶梯的是: A.天山 B.横断山 C.武夷山 D.阴山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A.东高西低,呈阶三级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三级梯状分布 C.东高西低,由东向西缓缓倾斜 D.西高东低,由西向东缓缓倾斜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山地和高原 B.山地和丘陵 C.丘陵和平原 D.高原和盆地 3.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在 A.4000米以上 B.1000~2000米 C.500~1000米 D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