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1.docVIP

2017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1.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 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 颁布“推恩令” C. 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 颁布“附益之法” 2.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3.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西汉内、外朝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元朝行省制度 D. 隋唐科举制 5.唐承隋制,置御史台,设御史大夫一人,正三品。《唐会要?御史台》云:“正朝廷纲纪,举百家紊失。”《新唐书?百官志》云:“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唐御史台的主要职能及设立的根本目的是 A.监察,揭发百官罪恶 B.礼仪,重视社会教化 C.监察,强化皇权统治 D.刑法,维护百姓利益 6.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 中央的派出机构 B. 皇帝的秘书机构 C. 地方的自治机构 D. 朝廷的朝贡藩属 7.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右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场景。许多成语典故都与此考试制度有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一梦等,该制度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诛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答案】 1.【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汉统治者认为“秦孤立之败”的原因在于“同姓寡少”,因此,为了确保其统治,分封同姓子侄为王,封国制得以长期存在,同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这样就形成了郡国并行制度。 2.【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期,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外朝制度。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三省职能的掌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门下省负责审议,有不可行的政令可驳回,因此崔佑应供职于门下省。 4.【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等可知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批,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监察制度及实质。由两段史料看,御史台主要职责是检举官员失误及罪恶,属监察的职责。其根本目的是以皇权为中心,强化皇权统治。 6.【答案】A【解析】“行中书省”意即“流动的中书省”。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进驻各地,统管军民事务,以后成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内容及郭巨被荐举为孝廉这一结果,可推断是指西汉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