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级历年真题翻译
2013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真题(第一套)
Passage One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报告就像预期的一样令人沮丧。一月份的失业率猛增到7.6%,创16年新高,因为美国就业人数锐减59.8万,这是1974年12月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由于过去三个月失掉了180万个工作岗位,所以美国人民迫切希望尽快提振经济。但美国政府在对不容乐观的数据做出反应前最好还是深呼吸冷静一下。
总体上,我们基于失业数据和其他统计数据形成现实感。它们是我们用以评估经济状况好坏的大量数据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这反过来又会影响政府政策、公司预算以及个人开支决定的形成。问题是统计数据并不能客观地衡量现实;它们仅仅是最佳近似值。 在方向上,它们充分体现了发展趋势,但我们准确知道有多少人失业的观点却是谬论。这也使得找到解决方案更加困难。
首先,数据收集是有方法的。官方失业率是对约6万个家庭通过电话调查的产物。还有另一种调查——有时被称为“薪资调查”——是基于汇报的工资名单对40万家企业进行估算。两种调查都有问题。薪资调查很容易重复计算某人:如果你身兼两职,你就会显示为两个人。薪资调查也没有体现个体经营者的数量,因而几乎不能说明有多少人在产生独立收入。
家庭调查的问题就更大了。当调查主题涉及性别、收入或就业情况时,直接询问的话,人们往往会撒谎或隐瞒真相。 如果你接到的电话询问你是否就业,你会说是的,你处于就业状态。然而,如果你说没有,你惊讶地得知只有在过去四周内积极寻找工作,你才算失业;否则,你只是“与劳动力有些许关联”而并非真正失业。
量化的紧迫性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之中。但认为统计学家们这样就可以获知客观现实的想法不仅不可能实现,还会导致严重的判断错误。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能够也将会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更重要的担忧是双方的主要决策都基于大概的估计,而不是用批判的眼光和开放的态度看待大量的原始数据。
Passage Two
在2008年的某个瞬间,很可能是在亚洲或者非洲,某个人决定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这个不知名的人推动人类越过了一个历史性的起点,因为就是在这一年,人类在其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个城市人口居多的物种。
这种趋势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 人口统计学家预计,到2050年,四分之三的人类会成为城市居住人口,其中大多数的增长来自亚洲和非洲快速发展的城镇。城市移民被大量的就业机会、获得医疗服务和教育的机会以及可以逃离农民乏味的农耕生活所吸引。这些因素足以弥补这些移民在成为城市居住者之初通常必须忍受的肮脏、疾病和极度的贫困。
正是城市激发了彼得?史密斯的最新著作的创作灵感。他的主要论题是城市生活的喧闹以及它提供的合作和协作的机会吸引人们到城市里来,而这相应地又使城市成为艺术、商业、科学和进步的引擎。这称不上具有创新性,但它是以迷人的模式框架呈现出来的。史密斯先生写了一本轻松愉快的指南,里面一系列短小的章节专门描述了都市生活的具体方面——例如公园,或者多年来提出的建设最佳城市的各种方案。 这本书最终成为一种高质量、极其严肃的咖啡桌图书。咖啡桌图书的目的是供人浏览而非从头读到尾。
例如,在讲摩天大楼的章节中,史密斯先生谈及施工方法、自动电梯的革命性发明、生活在空中的实际情况,以及随着城市变得更加拥挤公寓生活将会成为常态的可能性。但书中也有向极其怪诞的话题短暂偏离的时候,例如对摩天大楼指数的讨论(该讨论认为摩天大楼建设的激增是即将发生的经济衰退的可靠预兆)。
人们对这本书的主要批评是其广度是以深度为代价的;史密斯先生的许多文章引出的问题不比其所回答的问题少。 尽管这确实让人沮丧,但这很可能是阐述如此巨大的一个话题的唯一方法。城市是社会文明和人们所做的几乎任何事情的基石;因此,一本关于城市的指南的确是一本一大批日益增长的人类选择如何生活的指南。史密斯先生的书是对一个庞大的主题的精彩介绍,还给人们推荐了许多进一步研究的方法。
2013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真题(第二套)
Passage One
2011年,许多购物者选择了避开狂乱的人群,在他们的电脑旁舒舒服服地进行假期购物。 网络零售商的销售量增长了15%还多,使之成为史上最大的购物旺季。但是人们也在以创纪录的比率退回那些购买的东西,退货率较上一年度上升了8%。
是哪里出错了呢?是挥之不去的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使人们更难以接受奢华的嗜好吗?还是人们在购物时更加冲动,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呢?两种观点都有道理。然而,还有第三个因素:触摸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中,我们可能会喜爱外观,但是我们却无法感觉到质地、穿戴时的样子、褶皱的产生,或就此而言,耳饰的重量。与一个物品的实际接触使你更加坚定自己的购买行为。
当我的新书《品牌,就是戒不掉》发行时,我与一家当地书店合作就网购和实体店购买体验的不同之处进行了一项试验。 我精心指导一批志愿者通过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