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运动学.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运动学

方解石机械双晶 长石石英糜棱岩 橄榄石核幔构造 矽线石片岩 新疆麻粒岩中辉石核幔构造 绕辉石晶体的的退变质角闪石环带(福建叶康) 4)各种不对称韧剪组构 ①?旋转标志:石榴石雪球、黄铁矿压力影、石英长石残斑系、眼球构造 ● 刚性矿物相对基质旋转而成(刚体主动) ②?剪切标志:书斜构造、压扁斜列动态亚颗粒集合体、云母鱼、S-C面理 剪切条带、拉伸剪切构造、折劈理 ③?剑鞘、不对称,层间褶皱 ④?石英晶体学不对称组构(0001面或C轴最常用) ⑤ 石美、方解石、长石 X射线衍射岩组分析? ⑥ 有限应变测量分析 下滑型运动学标志图解 逆冲型运动学标志图解 走滑型运动学标志图解 运动学标志图解 云母与长石斜列构造(S-C复合面理) 斜列的石英亚颗粒集合体 剪切变形的白云母 剪切变形的白云母 绕黄铁矿的纤维状石英压力影 σ型旋转变形的石英残斑系 σ型旋转变形的长石残斑系 σ型旋转变形的石榴石残斑系 麻粒岩中不对称石榴石残斑系 5)判断 ① 线理+面理,定性质 线理平行面理:倾滑(L<S) 线理垂直面理:走滑 线理>>面理:组构对称,同轴变形 ② 线理+面理+组构 定性质又定动向 (5类:冲、滑;左、右旋;复合型) ③ 线理、面理褶皱后,难分原始产状,但由 XZ面上不对称组构确定的动向,只要层面 顶底及定向岩石顶底不弄错,永远一个动 向。 ④ 指向标志越多,动向越可靠。 4. 定推复根带及倾向 1)?浅部脆性,中浅为脆韧性,深部为韧性即可定推复根带及倾向。 2)?断面平缓,就会有变质分带性。 3)?反之多为走滑,热力仅影响断裂二侧或者附近。 5. C轴组构判别标准 Lister和Hobbs(1980)定3种光学组构图 石英光轴投影学环图为一个以小角度顺剪切面排列的单环面,多为低应变产物。 线理位于面理面上,剪切面位于单环带极大值连线的法线方位上。 左:线理、面理产状的赤平面投影 右:石英c轴(0001面)的赤平面投影 第三节?? 工作方法 1. 剖面观察,产状测量 野外测量线理倾伏向、侧伏角pitch angle 1) 倾伏向=倾向时,倾伏角=倾角 2) 倾伏向斜交倾向,在30°-60°倾角时, 测量不准倾伏角,应量侧伏角α,室内用吴 氏网求出倾伏角。记录:plunge“50°朝SW 2.野外定向采样 万不可弄错顶和底. 标以:线理→方位角→上层面→样号 3.野外作剖面图、平面图,勾绘模块图 1)剖面图,2)平面图,3)模块图 4. 亲自切片:平行线理并垂直面理切制;切面 上方切一小口做标志并画图。 (XZ面大大优于YZ面的准确性,XY面无法观察动向) 5. 显微镜观察,拍照 6. 分析对比,得出区域动向及构造认识 7. 辅以C轴、X射线衍射法等 8. TEM分析 (1)切片略薄,2)用加拿大树胶,3)去玻片,4)拉出石英粒,粘到铜网上,5)减薄器减薄,6)透射电镜观察位错(线、环、网络、壁),测定晶格方位, 7)计算差异应力值(附公式) 第三节??江南造山带运动学的典型实例 1.80年代郭施马模式(1980,1985),86年中科院质疑:为何SE倾斜?Charvet二点质疑:1)洋壳沿陡立面至少爬升6000m才能上陆,将今论古无一实例,2)实验室模拟不出这种高差克服的上冲。 2.88年许靖华用相反俯冲极向解释,但与沟-弧-盆极向不对,不合理。 3.运动学工作:1)总体NW倾向,NW倾伏,从NW→ SE逆冲,2)边界处ophiolitic zone 陡,倾向SE,倾伏SE,但动向仍然从NW→SE(下掉) 4. 结论:褶皱所致(边界陡,有走滑) 5.模式建立:NW→SE逆冲→褶皱→岩浆→左旋走滑。 构造运动学分析 第一节????研究史、对象、要素、坐标系、适用性 1.?研究历史 1).Sorby 1857年 发明偏光显微镜,开构造岩研究 新时代。 2).Kypworth 1885年 研究德国莱因断层糜棱岩(实 际上是断层粉末岩)。 3).Sander 1930年 用费氏台研究岩组学,为构造运 动学研究的先驱。 4).Rusha 1933年 发明电子扫描镜。 5).Sibson 1977年 提出著名的断裂带双层模式。 6).McCormick 1977年 在加州PhD论文中,最早用透 射电镜TEM研究石英位错的晶体缺陷(超微组构)。 7).1981年在加州 Penrose开糜棱岩国际会议,拓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