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特点及模式探究
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特点及模式探究 摘 要 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维持流入地社会的安定和谐,促进流动人口与所在地居民的融合以及改善村居治理模式一直都是政府及各界关注的重点。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对广东省顺德区的村居流动人口社区融合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不同的融合模式
关键词 村居 社会融合 流动人口
作者简介:吕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231
一、村居流?尤丝谏缜?融合背景
到2016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总数达到2.45亿,而作为人口流入大省的广东,流动人口也已达到3128万。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维持流入地社会的安定和谐,促进流动人口与所在地居民的融合以及改善村居治理模式一直都是政府及各界关注的重点
顺德区为珠三角制造业密集、劳动力密集的典型代表地区,本地绝大部分基层村居都拥有产业园区,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人口,其中就包括离开家乡进入顺德务工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到来使得本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流动人口还是本地居民都面临着相互之间的融合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相关的背景知识,笔者研究了近7年来顺德区关于流动人口的媒体报道,通过社会调查方法中的文献研究法对这些报道进行了量化处理,得到了以下的主要结论:一是流动人口的关注度近年来显著增加;二是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遍及全区;三是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以政府为主导;四是文化娱乐成为管理服务的重要方向
可以看出,作为流动人口主要目的地的顺德乃至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融合活动已经引起了当地的高度重视,政府及社会各方也采取了种种措施应对这种现状,服务于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本文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对顺德村居流动人口融合的具体状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二、流动人口村居融合的总体情况
(一)调查村居的主要特点
要全面地把握顺德村居流动人口的融合特点,就需要尽量地选取较具代表性的研究对象。珠三角地区的社区普遍存在的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村居里或周边基本都分布有产业园,村居呈现出产业发达、设施较为完善的特点;第二,普遍而言,珠三角地区村居的传统文化氛围较为浓厚,节庆活动较多。发达的产业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共同构成了当前珠三角村居的主要特点,但是不同村居之间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珠三角村居的这些特点,笔者选择了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程度、文化资源、人口规模四个维度,对顺德的村居进行了筛选,选中了西华、龙眼、沙边三个特点迥异的村居作为研究对象
在所选的三个村居当中,西华村代表着顺德乃至珠三角的一般水平,除经济条件与另外两个村居相当外,其余均不及,故本文称之为一般型村居。龙眼的传统文化较为繁盛,正在走环境整治、设施完善、产业转型、文化培育的发展道路,不断地盘活已有资源,凸显文化与传统的价值,因此龙眼可以被称为依托传统特色的新型发展村居;沙边由于离城镇较近,其村庄形态与产业发展越来越向现代城市靠拢,传统的居住形态已在悄然改变。沙边可被称为渐趋城市化的村居。这三个村居较好地代表了顺德当前村居的整体形态,而这三个村居中的流动人口及本地居民则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三村居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主要特征
本文主要从经济、社会交往、认同、行为、心理、文化风俗、价值理念等角度对调查对象的融合状况进行研究,在分析中使用多元视角,即将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置于对等的位置,了解他们在各维度上相互的接纳、包容程度。通过调研,主要有以下的发现:
1.经济、社会因素融合的程度较高,文化、认同的融合程度较低
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在经济领域的水平是最高的。因为三个村居自身或周围都有工业园区,企业数量众多,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大都在园区工作,流动人口在月收入上与本地居民几无差别
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融合水平也较高。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两类群体的融合场所发生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空间是“开敞式”的,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其次,传统的熟人社会给社会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从而能够促进融合;最后,在这些村居里,每年都会举办许多社区活动,大多以传统习俗的名义开展。这些活动无疑也给双方提供了交往的平台
文化和认同上融合的程度较低是因为流动人口往往来自于外省或是非广府文化区,本身就存在着一种文化适应的困难。这些鲜明地体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饮食等各个方面,这些差异导致了两个群体对于对方的许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不认同,而这种不认同很可能会将双方引向融合的反面――排斥
2.客观上的融合比主观的融合水平低
除了经济外,其余指标在客观上的融合水平都很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