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黄鹤楼记》道教文化色彩
简析《黄鹤楼记》道教文化色彩 摘 要:《黄鹤楼记》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精讲篇目,课文包含的道教文化色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地理位置和整体样貌两方面,其建筑特点就带有道教文化色彩;有关道教神仙的传说,影射出了道教文学的分化,而分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从作者方面,在文中也体现出了道教“成仙”的情怀
关键词:黄鹤楼记 道教 文化
道教发展至中唐,社会地位已经很高,同时,也对唐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在江苏省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唐代阎伯理写就的《黄鹤楼记》,此文不仅是现存较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有关黄鹤楼的碑记,而且对黄鹤楼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课文也是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讲篇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黄鹤楼记》中带有道教文化色彩的建筑
建筑是文化内核在艺术形式上的外在显现,黄鹤楼也不例外。透过此楼的地理位置和整体样貌,我们可以发现蕴藏在其中的道教仙学色彩
(一)建筑的地理位置
在《黄鹤楼记》中写道:“观其耸构巍峨,高标茏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1],道出了黄鹤楼契合道教建筑的地理位置。道教受到“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道士们多将建筑建于山高水秀之处,这样便于集天地之灵气,有助于修行,以达天人合一而得长生的境界。黄鹤楼建于蛇山之上,居高而近天,一派仙境之景。另外,黄鹤楼对面是龟山,蛇和龟都是中国古代吉祥长寿的文化生灵之一,它们的绝佳组合按传统观念来看,应是一个有灵气、有福气的风水宝地。黄鹤楼不仅背靠蛇山、正对龟山,而且还据水而旷,在此位置可以看见长江、汉江交汇、泾渭分明的奇观。[2]传统堪舆学认为,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气的疏导、汇聚和回收,是促进修行的有利因素
(二)建筑的整体样貌
课文还有这样的句子:“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3]道出了黄鹤楼契合道教建筑的整体样貌。黄鹤楼各层大小屋顶 ,交错重叠,?N脚飞举,恰似展翅高飞的鹤翼,这一方面附和了此楼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道教“仙学”。“鹤”本是中国古代先民崇敬的“四灵”之一,后来南朝梁任?P《述异记》又将其神化:鹤生五百年而红,五百年而黄,又五百年始苍,又五百年而白,寿三千岁。“鹤”因其高洁、长寿而被赋予了仙气。得道者可羽化为仙鹤翱翔九天,亦可驾鹤云游天地。[4]这样看来,黄鹤楼倒是个修道成仙的好地方了
二、《黄鹤楼记》中有关道教“神仙”的描写
关于黄鹤楼的道教神仙传说有很多,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道教文学前后期的明显变化,我们甚至可以探究一下道教文学分化的原因
(一)“神仙”驾鹤归去传说的作用
课文写道:“《图经》云:费?t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5]这几句交代了黄鹤楼命名的由来,给其渲染上了浪漫神秘的色彩,但这只是此楼众多传说中的一个,且属于早期道教文学。其营造的一般都是道家修道成仙的浪漫情境,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6]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政治黑暗,为道教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人民希冀超脱苦难的现实,幻想超尘出世、羽化登仙,于是“仙人乘鹤”的故事便应运而生,而黄鹤楼就是这个故事发生的绝佳载体。[7]目前魏晋南北朝时期明确提到黄鹤楼的文献有:南朝齐祖冲之的《述异记》;南朝梁任?P的《述异记》;南朝梁吴均的《齐谐记》,[8]这三则记录所描述的相同点都是“驾鹤之仙止于楼”,但仙人并没有对俗世产生影响
后期的道教文学比较通俗化与世俗化,往往让仙人走进俗世,以仙术来警世化俗、点化世人。金代王朋寿《增广类林杂说》卷十二中《辛氏酒店》一文,就记载了黄鹤楼由来的传说:辛氏子因慷慨接待一位看似贫贱的道士达半年之久,道士辞行时用橘皮在酒店墙壁上画了一只鹤,并告知只要击掌相招,即可呼其下地翩翩起舞。这一景观轰动江城,自此酒楼生意兴隆。十年后道士再次游历至此,辛氏子盛情挽留相谢,道士跨鹤而去。辛氏为感念仙恩,遂在此建黄鹤楼留存至今。除了文献,还有很多有关黄鹤楼的口头传说。20世纪80年代,在民间文学采录的工作中,蓝蔚就从武昌蛇山黄鹤楼旧址居民口中,采录而写定了《黄鹤楼》一文,可视为此楼口头传说的代表作。该故事承继《辛氏酒店》而来:辛氏老两口因慷慨接待一位道士而得一鹤于墙、满酒于井,自此酒楼生意兴隆。道士一年后再次云游至此,辛氏婆婆仍不满现状,道士于是跨鹤而去,井水也恢复原样。这则故事将辛氏感念仙恩而造楼的结局改为了辛氏婆婆因贪欲无度而失仙恩的结局,以少私寡欲的道家人生哲学来警醒世人。这则口头传说中的道士常常由为人所熟知八仙之一吕洞宾来担当,可见后期道教文学是迎合世俗的。[9]
(二)道教文学分化的原因
产生道教文学前后期变化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无论传说是记载于文献还是由世人口耳相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体育与健康人教六年级全一册体育运动健康知识.ppt VIP
- DEC -OGP-R-QM-012.1-2020-1油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规定 第1部分通则.pdf VIP
- 东九高速公路绿化施工方案.docx VIP
- DEC-OGP-R-QM-012.5-2020-1 油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规定 第5部分自动化仪表工程.pdf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湘科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强化训练试题集精析.docx VIP
- 高速公路绿化施工方案.docx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谷雨新媒体运营分享.pptx VIP
- 孚创ESG2002系列电子调速器使用说明书_图文.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