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婴儿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心理学 婴儿的发展

第五章 婴儿的发展 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 本章主要内容 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婴儿认知的发展 婴儿言语的发展 婴儿的气质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婴儿认知和言语、气质、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本章重难点 1.重点:婴儿心理发生的标志;心理过程发展的一般特点;依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个体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2.难点:婴儿心理发生的标志;婴儿言语的发展;婴儿言语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婴儿生理发展是指婴儿大脑和身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大脑、神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婴儿的生理发展直接影响着心理发展的进程。 一、婴儿大脑功能的新认识 (一)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 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统一的,结构决定机能,机能也影响结构,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其机能的发展,决定其发展的速度。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脑重和头围 婴儿脑重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内部结构发育和成熟的情况。但每个婴儿的脑重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一般来讲,婴儿脑重只要在正常范围之内,就属于正常发育;婴儿期女孩脑的发展要比男孩快,而3岁以后男孩的发展则明显加快。 大脑发育参考标准  出生时350-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这时体重只是成人的5%。 6个月700-800克,占成人脑重的50%。 第一年末800-900克,接近成人脑重的60%。 第二年末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 3岁时,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 此后发育速度变慢,到15岁时基本与成人相同。 头 围 新生儿头围已达成人的60%。男婴约为34.3厘米,女婴约为33.7厘米。1岁时46-47厘米,2岁时48-49厘米,10岁达52厘米。 如新生儿头围小于32厘米或3岁后仍小于45厘米,则视为小头畸形(或称头围过小),对婴儿大脑发育影响严重,智力发育易出现障碍。但对全身总体发育影响不大。 如果新生儿头围超过37厘米,则为巨头畸形或头围过大。 2.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 婴儿出生时,脑细胞数量已经接近成人 两岁时,脑及其各部分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年人的脑。 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婴儿大脑的机能发展 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与机能发展是统一的。近年来,科学家对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脑电图分析、网状结构、中枢系统、大脑单侧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对婴儿大脑的功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大脑单侧化 (三)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 1.婴儿脑的可塑性 2.婴儿脑的修复性 二、婴儿生理发展过程 及其正常值 三、婴儿动作的发展 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在动作的发展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特别是作为人类特有的动作——手的动作和直立行走的出现,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一)1岁前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 1.粗细率——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2.头尾率——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大小率——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4.远近率——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动作 (二)手的动作的发展 1.儿童约从出生后的第三个月起,一种不随意的手的抚摸动作就开始了。 2.五个月后,手的动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3.从儿童出生后的下半年开始,逐步学会了拇指与其余四指的对立的抓握动作。 4.手的动作发展下去更加复杂。 (三)行走动作的发展 行走动作的发展 (四)实践活动的萌芽 首先,是最原始的游戏 其次,最原始的劳动活动 (五)婴儿动作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1.遗传和经验 2.性别差异 3.文化和种族差异 第二节 婴儿的心理发展 一、婴儿心理研究的特殊方法与技术 (一)有意义自然反应法 1.视崖反应 2.抓握反应 3.视觉追踪 4.回避反应 视崖实验 沃克和吉布森(Walk Gibson,1961)曾进行了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视崖”(视觉悬崖)实验,后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 (二)偏爱法 (三)习惯化法 (四)伴随操作行为强化法 (五)陌生情境研究法 (六)镜像法 二、新生儿及其心理的发生 (一)新生儿的一般特征 1.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变为独立生活 2.心理现象开始出现 3.本身的软弱性和发展上的巨大可能性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1.儿童出生时并不具有心理现象 2.条件反射的出现 3.新生儿活动的个体差异 4.心理的发生的标志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观点一:条件反射作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