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河北 学案)2017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九课时导学案.docVIP

(河北 学案)2017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九课时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学案)2017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九课时导学案

第九课时 一、【篇章知识网络】 二、【具体问题阐释】 1、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一般地,人们大都认为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艺术构思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古诗描写方法中的正面描写包括哪些内容?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主要是特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正面描写人物,就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以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人物形象”篇中所举胡令能《小儿垂钓》,就直接描写小儿的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聪明伶俐天真可爱的垂钓小儿形象。正面描写景物,以求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描写时一般要从动态、静态方面,虚写、实写方面,色彩渲染方面,观察角度变化方面,点面结合方面进行直接描写。 3、什么是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它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描写手法,是文学作品描绘人物、情节、环境不可缺少的手段。细节描写前面已经提到,我们再举一例。 例如,2008山东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技。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4、如何从“静”与“动”的角度去赏析古诗?请举例说明。 动静结合是古诗描写景物时常用的一种手法。优秀的古诗能够吸引我们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有诗情外,还有画意。而这“画意”,就是古诗在景物描写时展示给我们的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我们沉浸在古诗的诗情画意之中,就会受到美的熏陶,就会陶冶我们的灵魂,就会提高我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但世上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之中的,都是在运动之中的,都是充满生机的,因此从“动”的角度写景物,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也能揭示客观事物的特征。动静结合的手法,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行人怅望苏台柳(2),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1)柁牙:船柁。柁,同“舵”。牙,牙樯。杜甫《秋兴》诗:“锦缆牙樯起白鸥。”仇注引《埤苍》:“樯尾锐如牙也。”樯即桅竿。    (2)苏台:姑苏台,即吴宫。故址在苏州西南灵岩山。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又《苏台览古》:“归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姜夔翻为新意。 (1)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 (2)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5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4天津卷)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