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宗元寓言的艺术特色初探.doc
柳宗元寓言的艺术特色初探
摘 要: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继承了先秦寓言的创作经验,借鉴了印度寓言和六朝传奇的艺术手法,深深植根于中唐社会的土壤,彰显鲜明的社会讽刺主题;善于对动物进行人格化的创造;故事情节完整,曲折有致;寄寓机智巧妙,灵活多变,体现出其独有的艺术特色。柳宗元的寓言促成了寓言文学的独立性、促进了寓言创作方向的转化,对中国古代寓言在唐代的复兴所做出的贡献有口皆碑,对唐以后的寓言创作的影响更是深远。
关键词: 柳宗元寓言 艺术特色 创作成就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其一生主要致力于散文创作,尤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散文,常常让人沉醉于那山水意境之中。除此之外,柳宗元的寓言创作同样取得了突出成就,贡献巨大。他继承了先秦寓言的创作经验,借鉴了印度寓言和六朝传奇的艺术手法,创作了数量不多却弥足珍贵的精品佳作。他使寓言单独成篇,成为了新兴的文学样式;在寓言的思想内容、题材、手法、表现形式上都有诸多创新,这使得中国寓言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重又大放异彩,体现出其独有的艺术特色。
一、深深植根于中唐社会的土壤,彰显鲜明的社会讽刺主题
柳宗元寓言深深植根于中唐社会的土壤,把先秦寓言的政治哲理主题转变为社会讽刺主题。他的寓言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内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官僚党争、皇帝昏庸,外则异族侵扰、险象环生。
《罴说》就是一篇针对唐朝藩镇割据所写的寓言。一个没有实际本领的猎人,企图利用动物之间相畏的这种自然现象,用竹管吹出各种动物的声音来捕获猛兽,最终被罴吃掉。从结句“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可以看出这篇寓言的针对性是很强的,直言不讳地揭露了当时朝廷那种“以藩制藩”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如不革除弊政,加强中央集权,而继续采取“以藩制藩”的错误政策,就必然会落个与猎人一样的可悲下场。其矛头直指朝廷,嘲讽大胆,批判尖锐,揭露深刻。
《永某氏之鼠》则是对朝廷中宦官掌权这一现象的批判。通过描写在主人的庇护、纵容下作恶多端的老鼠,嘲讽了那些抓住侥幸得到机会就任意胡作非为之徒。在文中,柳宗元无疑是把“窃时以肆暴”、贪婪暴虐、恃宠放纵、无恶不作的宦官比作老鼠,指出他们的丑恶。
《鞭贾》则揭露了官场腐败这一事实。其中写一个精通经商之道又善于玩弄权术的商人,用诈骗的手段将一条用栀染成黄色并涂上一层蜡,而“其内则空空”的马鞭以惊人的价格卖个一个富家子弟,后来鞭子折断,富家子弟落马摔伤,险些丧命的故事。揭露了当时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而善于自我吹嘘、阿谀奉承,去猎取高官厚禄者。
此外,《捕蛇者说》严格意义上虽是一篇有关政治的散文作品,但其深刻寓意不容忽视,一直以来,其也被看作是广义上的寓言作品。柳宗元在文中通过记叙以捕蛇为业的蒋氏一家及其邻居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劳动人民悲惨的现实生活,揭露了“苛政猛于虎”的黑暗现实。
柳宗元还有少数几篇寄寓精微哲理的寓言,这些寓言从正面说理,表达了政治改革思想,把深刻的教训性与强烈的讽刺性自然地融会一体,表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发人深省。例如《种树郭橐鸵传》,作者巧妙地把郭橐鸵“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之道“移之官理”,说明做官治民必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和劳作规律,使得他们“蕃吾生而安吾性”,对那些“好烦其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骚扰百姓的昏官庸吏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二、善于对动物进行人格化的创造
我们熟知的先秦寓言故事常用历史故事、民间故事或生活故事为题材,除了庄子寓言有一部分以自然物为主人公的故事外,其他寓言极少用拟人的写法写自然物,寓言最有效的手法之一的拟人法在先秦以至汉魏时期寓言中都运用不充分。这成为中国古代寓言的弱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寓言的发展。柳宗元受到了印度佛教寓言的影响,创造性地继承先秦寓言的传统,借鉴并出色地运用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创作了大量以动物为主体的寓言,如《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黔之驴》等。柳宗元根据自己的视角,在选取庞然大物的“麋鹿”、“驴”的同时也将视角关注于前人不轻易触及或未曾触及的鼠、屎壳郎的身上。在《骂尸虫文》中更是将寄生于人身上的“尸虫”作为选取的对象,其选取形象之大胆在当时可谓开古今之先河,令人叹服。
柳宗元在塑造这些寓言形象之时,特别善于捕捉各类大小动物的特征,采用白描手法勾画,把动物拟人化描摹其各自的性格和行为。如写“虎”,是“蔽林间窥之”、“远循”、“甚恐”、“荡倚冲冒”;写“狗”,是“扬尾皆来”、“时啖其舌”。这些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寓言形象。特别是《黔之驴》中的“驴”以“出技以怒强者”的可悲形象,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文学艺术形象画廊中不朽的经典,“黔驴技穷”这一成语也流传至今。
三、故事情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