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古籍应该具备的素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点古籍应该具备的素质.doc

标点古籍应该具备的素质   摘 要: 给古籍施加标点是为古籍断句所做的进一步工作,就是把适当的标点符号施加在已经断好的断句之处。关于如何给古文断句,已有多名学术专家做过专门的论述,大体方法在此不再赘述。但做到准确无误地施加标点,具体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作者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 标点古籍 历史知识 古代文化知识 逻辑分析能力      一、标点古籍要有历史知识   古籍一般指的是古代文学作品或古史资料,如标点者因疏漏未能查明其中的史实,会给读者造成错误的历史观念。古人写文章时,由于对某方面的事实很熟悉,很可能只做简单概述,但今人对这方面的史实就很难一下子看出来,如不勤于查阅,难免会出错。我在这里仅举一例加以强调:   林灵素遂纵言……有旨依奏。皇太子上殿争之,令胡僧立藏十二人,并五台僧二人道坚等,与灵素斗法。僧不胜,情愿戴寇执简。[1]   标点者没有考察当时林灵素以方术取悦的是宋徽宗,是徽宗皇帝当政,皇太子并无权令胡僧并五台僧与林灵素斗法。如在“皇太子上殿争之”之后用逗号,会给人造成太子篡权的历史观念。应把“上殿争之”后的逗号改为句号。此例说明,正确的标点是要以辛勤地搜集资料作为前提并加以考证才得以实现的。   二、标点古籍要有古代文化知识   有时在标点古籍的过程中一时不知用哪一种标点,原因并不是不能理解句法结构,也不是不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而是不懂古代的文化知识。宋人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中说:“古人之言所以难明者,非为书之理难明也,实为书之事物难明也。”因此,标点古籍,必须掌握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典章制度、人名、地名、物名、礼节习俗、天文历法等。如不了解古代文化知识,就会影响对某些特定词语的了解,就不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当然也就不能顺利地施加标点。戴震就曾认为:不通天文,不可以读《尧典》;不通地理,不可以读《禹贡》。   典章制度涉及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制度,内容十分广泛。古代的文章作品,很多涉及典章制度,在标点文章或语句时,如不能对其深入了解,就不能准确地进行标点。如:   自诸侯王、列侯、公主名田各有限;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奴婢毋过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2]   当时并没有奴婢服役期为三年的制度,只有制度限定占有牲畜、奴婢和田地必须在三年之内做到合乎限额,因此,可以判定“期尽三年”是总指上文而言,标点者因不懂当时的典章制度,在“奴婢毋过三十人”后用逗号,使读者误留下当时奴婢的服役期为三年的印象。因此,应把“三十人”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人名、地名、物名在古籍中极为常见,如果标点者能够明辨,就会对理解文意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进而快速对古籍进行标点;相反,就会成为施加标点的障碍,因此在标点古籍的过程中,准确地识别人名、地名、物名,就显得特别重要。如:   栾布破齐还,并兵引水灌赵城;城坏,王遂自杀。[3]   这里把“王遂自杀”中的“遂”理解为连词“于是”,似乎也通。可是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讲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参加七国反叛,后来兵败自杀的事情。当时赵王的名字叫“遂”。如果“遂”是人名,把它解释成连词就不确切了,应在“遂”下加人名号。   古籍中还涉及风俗习惯方面的内容,在标点过程中也十分重要。如不了解古代风俗,就可能弄不清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就会出现标点使用错误的现象。这些古代习俗也就是所谓的“古时妇孺皆知,而今文人学者尚不能全知者”,因此在标点古籍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细心研究古代的各种风俗。   三、标点古籍要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人们大都认为逻辑分析能力的高低在演算代数、几何题时方能体现,事实并非如此,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针砭时弊的檄文更需要作者头脑清楚,文章语言精炼,层次环环紧扣。标点者逻辑分析能力有问题,势必会引起对文意理解的偏差,进而造成标点错误,贻害读者。如:   时龚贵嫔为良娣,(张)贵妃年十岁,为之给使,后主见而悦焉,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4]   张氏在龚氏为太子妾时侍候她,当时张氏的年龄是十岁,后因后主宠幸,生下太子。十岁的幼女生子显然是违背常理的,可以推知张氏做使女和生太子是不可能是紧挨着发生的,通过逻辑分析,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因此,应该把“为之给使”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另外,逻辑分析能力还影响到标点者对哪句是直接引语,哪句是间接引语的判定,从而削弱对作者真实情感的表达。如:   “……臣事陛下,不敢不以正对,因伏地请死。”[5]   “伏地请死”应是大臣进谏后的行动,永固进谏也该如此,他进谏的内容到“不敢不以正对”就可以了。因此,应把“因伏地请死”放在引号之外,正确的标点为:“‘……臣事陛下,不敢不以正对。’因伏地请死。”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