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事诉讼法》(第四版)江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版 四、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四、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 (1)诉讼主体不同 (2)诉讼发生的条件不同 (3)举证责任不同 (4)适用调解的范围不同 二者交叉的本质在于判断属于何种诉讼关系调整以及相互间对前提性问题的审理,一般不发生竞合问题。 《民事诉讼法》(第四版)江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版 四、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五、民事诉讼法与人民调解法 《人民调解法》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 《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程序基本法与一般程序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第四版)江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版 课堂讨论案例: 【案情简介】 九江某幼儿园的幼儿小鹏在某中学的操场上玩耍时,被操场旁边没有上锁,也没有任何危险警示标志牌的室外高压变压器击倒,昏迷不醒,双手严重烧伤,评定为伤残二级。小鹏的父亲作为其法定代理人向D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供电局和某中学赔偿150万元。原告认为,中学电房位置设计不当、电房围墙过矮、房门铁栅栏过疏且未上锁、没有警示标志、未装安全防尘罩等,导致这次事故的发生。被告中学答辩指出,小鹏父母不履行监护责任是导致小鹏触电受伤事故发生的主因,应负主要责任,供电局作为监督部门没有认真充分履行其法定的供用电、高压危险设施的监督巡查职责,也应承担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四版)江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版 课堂讨论案例: 被告供电局答辩认为,中学合法拥有变压器的产权及维护管理权,其应承担责任,而供电局作为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只依法行使监督检查权,不对监督管理对象所拥有产权的电力设施造成的损害承担任何责任。 诉讼中,正当原告与二被告就责任承担问题进行激烈争执时,审判长权某用力敲了敲桌子,说:“你们不用再争了,这个案子我已经很清楚了,你们争也没有用!”他顿了顿,又说:“你们三方都有错。原告错小,承担10%的责任,被告中学和供电局按三、六开分担责任。就这么定了。”被告中学说:“审判长,原告要价太高,损害赔偿数额过大,小鹏看病治伤不可能花那么多的钱。我们想看一看原告看病的医药费单据。” 《民事诉讼法》(第四版)江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版 课堂讨论案例: 审判长一口回绝:“这是我们法院掌握的证据,你凭什么看!”中学又说:“那原告索要50万元的精神损害赔偿金,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有点太高了吧?”审判长不耐烦地说:“高不高由我们定,你甭咸吃萝卜淡操心啦!”被告供电局一看形势不妙,赶紧用商量的口吻说:“审判长、审判员,象原告这种情况,我们觉得恐怕没有必要安装假肢吧?北京医科大学的专家张某可以给我作证,不信你传他来法庭问问。”审判长一听就火了:“问不问是我的权力,你管得着吗?!”供电局还想做最后的努力:“如果确需安装假肢的话,那我们能不能就如何计费问题讨论一下呢?”审判长白了供电局的代理人一眼,不再理会他了。 问题:“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这句关于法官行为的谚语揭示了什么道理? 《民事诉讼法》(第四版)江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版 课堂讨论案例: 【法理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民诉法平等原则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问题。在这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中,人民法院与原告小鹏及其法定诉讼代理人、被告某中学和供电局分别形成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人民法院和双方当事人在行使诉讼权利的同时,应当严格履行自己的诉讼义务,人民法院应当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人民法院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审判民事案件是国家赋予它的权力,在诉讼中居于主导地位,是诉讼的组织者、指挥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法院在诉讼中具有特殊的权力,可以任意妄为。事实上,法院审判民事案件不是通过行政手段,而是通过诉讼行为实现的。如果我们不从诉讼法律关系的角度认识问题,就容易产生把诉讼手段当作行政手段来行使的问题。 《民事诉讼法》(第四版)江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版 课堂讨论案例: 但是,实践中有一种倾向,就是审判人员在承办民事案件时,往往只注意到自己享有的诉讼权利的一面,忽视了应尽义务的一面,不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随便向当事人发号施令,甚至责骂当事人,弄得当事人与审判人员之间的关系很紧张。本案就是审判人员错误定位,把当事人当作审判的客体来看待的一个表现。本案中,法官明显地偏向原告一方,多次打断被告的发言,对于被告在法庭上行使诉讼权利的行为进行干扰或者阻挠,严重违反了平等原则。尽管原告是享有实体权利的一方,但法官的表现却足以使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感觉到诉讼不公正的存在,难以让理亏的当事人真正做到心服口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