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学效应;对别人感兴趣,可以使你在两个月里交到的朋友,比让别人对你感兴趣在两年内交到的朋友还多。
——卡耐基;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有些人却举步维艰、进退维谷呢?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也不同呢?;例如:
他工作效率高,但个性随便
——他个性随便,但工作效率高。
他头脑很好,但是男女关系复杂
——他男女关系复杂,但头脑很好。
他很努力,但最近没有精神
——他最近没有精神,但很努力。
这个便宜,但是难吃
——这个难吃,但是便宜。;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科学研究证明:;名言;教学任务与目标;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第三节 人际交往吸引规律;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基础
;二、人际交往理论; 符号互动论产生于美国,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社会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去寻找。
早期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库利、托马斯、米德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代表人物有布鲁默、戈夫曼等人。;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符号为中介的。
符号是指所有能够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如语言、文字、动作、表情、手势、物品甚至场景等。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公认的意义。
;早期符号互动论
1、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
3、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1、从符号互动的角度看社会
2、符号互动中的客体
3、对符号互动基本思想的归纳
4、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原则
戈夫曼的人际互动分析
1、对社会机构内互动的研究
2、对社会机构以外互动的研究
;1、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1)含义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他以“镜中我”来形容自我是与别人互动的产物。别人好象一面镜子,“我”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并评价自己。
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2)“镜中我”概念的三个因素(阶段)
A.我们对我们的形象在他人面前的想象。
B.我们对别人就这一形象所作的判断或评价的想象。
C.由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例如,自豪、屈辱等。;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
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在于分析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行为。而人们相互调适的过程是由情境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反应。
在客观环境与人的行为反应之间有一个主观定义的过程,即“情境定义”。
环境变化——情境定义——作出行为
如果人们把一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它就具有真实的效果。
;3、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1)心灵
A.含义:心灵的本质是一种内在的思维过程,是一种隐藏性的意识活动;它是个人想做某事、去做某事的内在动因。
B.内容:心灵的内容由生理性的冲动和反映性的理智共同互动构成。前者是心灵的主体,后者是心灵的客体。
C.心灵的(意识)能力:其一、用符号来表示环境中的客体;其二、暗中排演针对这些客体可选择的行动路线;其三、能够抑制不适当的行动路线,并选择一种可公开采纳的合适的行动路径。 ;(2)自我
自我是客我(me)和主我(I)的对立与统一的综合体。
主我也称作“自然我”,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冲动,未经社会化的我。客我是经过社会化的我,是社会化的结果。
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产生自我,主我与客我的互动构成一个呈现于社会经验中的人。
;(3)社会
A.形成。
在米德看来,社会代表着不同个人之间的有组织的互动或定型化的互动,是自我与“他人”互动的产物。
B.内容。
社会的内容是由个人和集体互动构成的。这种互动体现于各种各样的符号,因此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由人创造和使用的符号的总和。
;象征性交往理论的主要观点:;(二)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的不足:;(三)人际特质理论;
理论设想:
1、每个人有三种基本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表现为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13∕T 5769-2023 钢丝编织隔离栅应用技术导则.pdf VIP
- 和美乡村建设工程监理细则.docx VIP
- 和美乡村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总结.docx VIP
-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测量.ppt VIP
- 2024年9月2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GBT 15781-2015 森林抚育规程.pdf
- (正式版)D-L∕T 448-2016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ocx VIP
- 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ppt VIP
- 顺河场镇中心学校食堂环境卫生方案.doc VIP
- 【国家标准】GBT 20828-2015 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BD100).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