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六法-华中科技大学赵士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华中科技大学EMBA深圳教育中心 Tel: 0755 国学六法 赵士林 开场白  孟子:君子有三乐 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第一法:以儒做人  开场白——  程颐  陆九渊  山中老农 一、爱满天下——孔孟的启示  (一)从孔子谈起  “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 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元成宗圣旨 孔 子  丘,殷人也  龙生虎养鹰打扇 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 (二)什么是仁  1、仁者爱人  2 、孟子十字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1)亲亲——对亲人的爱——父母之爱——孝  立爱自亲始  做人首先要孝顺  鳝鱼、日本、测验题 韩非子: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此俱出于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 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 算之心以相待也,……” (《韩非子•六反》)。  孔融:“父之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 为情欲发耳。子之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 瓶中,出则离矣。”( 《后汉书•孔融传》)  西方人、佛教  原来名士真才少,偏是僧家俗气多。郑板桥语录  孝和忠  曹丕和邴原  曹丕:“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 救君耶?父耶?” “父也!”  “父母论”批判  孝成为礼教带来的问题 曹 丕  (2)仁民——对大众的爱——推己及人  孔子二原则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先富后教 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 今受其赐”;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管 仲 天地之性人为贵 陶渊明: “此亦人子也, 当善遇之。” 白居易: “道州水土所生者, 只有矮民无矮奴。”  (3)爱物——对天地万物的爱——天人合一  人情味儿的宇宙, “仁,天心也”  天人合一  程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 大地震、小行星、宇宙命运  苏东坡:“寄天地于蜉蝣,  渺沧海之一粟”( 《前赤壁赋》)  “须将幕席为天地,  歌前起舞花前睡。”  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李太白:“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3 、五常仁为本  仁义礼智信,以信为例  GDP 、牛屎、天堂地狱、三位老人  爱的缺失,最严重的精神危机  西方获普利策奖记者自杀、中国众多人拍摄 女性自杀、广西冷漠一条街 罗斯福 二、人生境界——圣人和凡人  (一)圣人——大丈夫——君子  孔子: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士可杀不可辱”、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 夺志” 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之谓大丈夫”; “说大人则渺之,无视其巍巍 然”; “说大人则渺之,无视其巍巍然”  孟子: “人皆可以为尧舜”  荀子: “涂之人皆可以为禹”  孔子: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 (二)高山仰止——司马迁的追求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 (三)下学上达——极高明而道中庸  《易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  (四)日日新,又日新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