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琵琶行第二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琵琶行》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全文,赏析第二段,品味诗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体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积极学习文中用比喻描写音乐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案(厚积而博发哦,只要用心你定会收获快乐!)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 我的疑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提出问题是自我能力的体现,相信你能提出很好的问题!)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的问题和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堂案 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合作探究前必须先自主学习,再仔细认真与同学交流探究。 请同学们思考: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研读第二段并回答:诗人是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写乐曲情调的?同时,请指出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所在。 研读全诗,试分析文中所塑造的琵琶女形象。 4、“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研读全诗,试分析文中所塑造的诗人自身的形象。 【拓展延伸】 1、思考:南宋的洪迈在《容斋随笔》中人为本诗的人物和故事全都是虚构的,白居易不过是借此来抒发字的天涯沦落只恨罢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白居易诗作赏析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赏析】开成二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政治上同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诗题中“闲饮”二字透漏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共君一醉一陶然”,既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又不难发现其中有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这本身不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吗?这首诗写的是“闲饮”,却蕴着极为悲怆的身世之感。首句“少时”起得突兀,遂又以“老后”相对;三句写“沽酒”,四句忽又牵入“相看七十欠三年”句。从一时“闲饮”,推衍到漫漫人生,实在高妙。全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通篇用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工力。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1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琵琶行》 1、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 2、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智慧故事 g2P?l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b 1、河边的苹果 pHqm;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GRQ##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惟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惟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源网—语文论坛 --   +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