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几点问题的探讨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ppt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几点问题的探讨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几点问题的探讨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几点问题的探讨 内容 实施背景 目标和要求 现状与问题 具体实施 今后发展方向 一、实施背景 1、国外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华盛顿协议》成员模式 :大学生在校期间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毕业后由社会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的教育,并通过专门的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后成为工程师。 ——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模式: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时获得一个文凭工程师学位,同时也是职业资格。 一、实施背景 2、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培养目标不清楚,学术化倾向严重;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欠缺多样性和适应性; ——工程性缺失和实践环节薄弱; ——课程体系与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应; ——教师队伍缺乏工程经历; ——职业资格制度缺失,工程师培养体系不够健全; ——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到位。 二、目标和要求 1、教育部工作目标 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批各类型工程师。 二、目标和要求 2、教育部工作要求 ——确定培养目标 要求高校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合理选择本科工程型、硕士工程型、博士工程型作为本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本科工程型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师;全日制硕士工程型主要培养研发型工程师。 ——制定培养标准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两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标准均包括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硕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和博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三个标准。 二、目标和要求 通用标准: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国家层面的标准,是引导性的标准, 行业标准:是在通用标准指导下,本行业主体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培养应该到的基本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行业标准由有关行业部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 二、目标和要求 2、教育部工作要求 ——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企业学习阶段,本科培养要累计有1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硕士培养要累计有1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工作,博士培养应主要在企业开展研究工作。 二、目标和要求 3、学校标准: 根据学校定位、优势与特色、服务面向等,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出本校参与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二、目标和要求 4、我们通信工程专业根据学校标准所做的工作: (1)将学校培养标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培养大纲; (2)将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中去实现; (3)培养模式包括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个部分,并制定在企业学习阶段具体的“企业培养方案”。 (4)制定帮助教师取得一定工程经历,聘请企业教师的具体方案。 三、现状和问题 1、我通信工程专业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目前已试行两届——属起步阶段 三、现状和问题 2、培养的理念和要求 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掌握本学科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工程技术知识,具备较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通信网络咨询、集成、运行与维护方面的工作。 三、现状和问题 3、教学改革方案和实施 ⑴整合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应用通信基础理论知识解决通信网络规划、优化、咨询、设计等问题,初步具备通信工程监理、勘察及设计、通信网络的管理、运行与维护、网络分析与调整、故障分析与解决、系统操作与调测和项目统筹与实施的能力。 ⑵根据培养计划,实施“3+1”教学模式,第四学年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因此,所有理论课程需在前3年完成。采用压缩一些非主干课程的课时数,改变部分课程的方法,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三、现状和问题 4、我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遇到的问题 ——校企合作机制保障问题。 学生在企业实际学习问题:是否当作技术工人使用?企业这段时间没有项目怎办? 想考研究生怎么办? 学生工作补贴问题。 ——课程及实验教学改革问题。 所有理论课程需在前3年完成,一些课程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