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教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的危险因素及防护 张艳 2016.5;主要内容:;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职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后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医务人员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而被感染的危险,已成为医疗领域中的一个引人关注的职业安全问题。;一、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1、 物理因素: 主要包括针刺伤、烫伤、空气污染、噪音和电离辐射伤。;(1)针刺伤 :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需要大家了解的是: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针头扎伤。 也就是说,每年将有近百万次针头扎伤事故。 ;刺伤相关因素;刺伤后易造成哪些感染?;通常:;; ( 2)噪声 长期的噪声下工作易引起疲倦、烦躁头疼和听力下降等。长时间暴露于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能引起头疼、头晕、耳鸣、失眠。 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有手术室、急症室、供应室,重症监护等。 主要的噪声来于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电话铃、病人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的声音。 ;(3)放射损伤 ;(4)烫伤:;(5)空气污染;2、化学因素;消毒灭菌剂: 长期吸入混有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接触戊二醛易引起呕吐、灼伤、头疼、皮肤过敏、肝炎、流感症状、荨麻疹和手部综褐色素沉着等症状。 含氯制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高难度、接触时间长能破坏皮肤脂质层,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与腐蚀作用,溅入眼内可导致烧伤。 ;消毒灭菌剂:;3、生物因素 ;4、心理因素;二、职业安全的防护措施:;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种化学制剂的管理;注意心理防护;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措施:; 防护用品 ;水面上刷洗 ;水面下清洗; 针刺预防 ;针刺伤后应立即处理: 利用重力挤血-洗手-消毒-必要时疫苗 伤后48小时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 72小时内作HIV、HBV检查,有感染HCV血液、体液时尽快做HCV抗体检查 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周期性复查。(6周、12周、6个月等)特别是在最初6-12周。;禁止: 1 双手回套针帽。 ;2、注射器不要随便放置,如桌、地板、回收台等地方。 ; 噪声预防 ; 放射防护;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