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泰山石刻 文学院 王伟.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泰山石刻 文学院 王伟

文学院 王伟 1.泰山石刻的源流与现状; 2.泰山石刻的发展历史; 3.泰山石刻的内容分类; 4.泰山石刻的文化价值;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秦汉时期的泰山石刻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泰山石刻 3.隋唐时期的泰山石刻 4.宋元明清时期的泰山石刻 5.近现代泰山石刻 隋唐时期的泰山石刻 隋《张子初等造像记》,刻于隋开皇十一年(591),1957年在泰安城长春观遗址出土,时仅存佛像底座,底座四侧面刻造像记58行317字,今存岱庙碑廊。 宋、元、明、清时期的泰山石刻特点: 1.题词、题名、题记等石刻,从北宋以后各代达到极盛时期,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文人墨客的精神面貌。现存泰山的历代题词、题记、题名石刻中,98%为北宋以后各代的作品。而尤以明清及现在的作品数量最多。 2.北宋以后各代,俗吏铲毁前代人题词、题记、题名的事屡有发生。 3.清代中后期,泰山周边各县百姓来泰山立“香火碑”、“还愿碑”者大增 4.就泰山而言,宋代碑刻铭文近半数为行书,其次为楷书,间或有篆书、草书、瘦金体,但无一例为隶书。这种情况在唐以后各代极为少见。 5.北宋时期,题诗刻石始兴,极盛于清代。据统计,现存泰山的题诗刻石大都刻于北宋以后各代。 6.北宋时期还出现了多处异常的摩崖石刻形制,即“竖写左读”:刻写仍是自上而下,读取则要“自左而右”。 张謇——历史上第一位弃官从商的状元郎 沿盘道登泰山,在“快活三里”尽头,经“快活山居”向西往北的拐角处,几块山石磊落,其中一块石头上有上图这块刻石,语云:“光绪六年四月望,浙江提督、卢江吴长庆入觐道此,偕乐平彭汝雲、崇明杨安震、通州张謇登岱及顶。庆于兹凡六游,而陟顶且三度已。” 近现代泰山石刻 抗日战争胜利后,泰安民众于1946年7月在泰山东北麓向阳岭建立抗日烈士公墓,立烈士墓碑百余通,立《建修抗日烈士公墓记碑》一通,刻题词、题联6处。。同年7月,泰安民众在泰山万仙楼北约100米处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新四军一纵三旅首次解放泰安城牺牲的烈士。碑通高1110厘米,分3层。 张默君 建国以来的泰山石刻,以名人题刻及纪念性碑刻居多,比较知名的泰山石刻: 1952年在泰山西溪口建冯玉祥墓,郭沫若先生题《冯玉祥先生之墓》; 1953年3月,在泰山万仙楼北,为解放泰安城的新四军一纵三旅死难烈士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此碑原建于1946年7月,后被国民党炸毁; 1993年5月,泰安市文物局在岱顶平顶峰北沿立《复建秦刻石记碑》; 1994年9月。碧霞祠住持张常明在大殿前东侧,立《重修碧霞祠记碑》; 1998年9月,为纪念泰山林场建场五十周年,泰山管委在万仙楼建《泰山造林纪念碑》。 一、封禅祭祀 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帝王在泰山留下了大量的封禅祭祀碑。这些碑文均出自帝王之手或由重臣撰书,现已成为泰山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同时它也是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成为五岳之尊的有力佐证。 保存至今的有秦《泰山刻石》,唐《纪泰山铭》,宋《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青帝广生帝君赞碑》、《封祀坛颂碑》、《祥符碑》,明《去东岳封号碑》、《洪武祭祀碑》等。 《纪泰山铭》 《纪泰山铭》刻石,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书24行,满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大16×25厘米,除“御制御书”4字和末行年、月、日为正书外,其他均为隶书。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2行4字,字大45×56厘米,书法遒劲婉润,端严雄浑。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亲手撰书,相传由燕许修其辞,韩史润其笔,文词典雅,对研究唐代历史、书法、镌刻艺术均有重要价值。 宋代《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 宋代《青帝广生帝君赞碑》 立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该碑原在泰山西南麓小金山前的青帝观殿西,至乾隆十二年(1747)被俗吏所毁,民国初年,葛延瑛觅得此碑残石九块,将其拼凑,空处以砖石充之,修复于岱庙东御座内。残碑其额剩5字,赞铭、祝文尚存56字。碑文是宋真宗封泰山神为“东岳仁圣天齐王”的同时,又将所谓天神青帝加封懿号为“广生帝君”,并撰书立碑,碑篆额“青帝广生帝君赞之碑”。该碑是研究青帝主泰山的惟一碑刻。 《洪武祭祀碑》 二?、御制诗文 比较有代表性的御制诗文,当属清康熙帝与乾隆帝的。代表有: 康熙《登岳诗》 乾隆《咏朝阳洞》 ? 乾隆《咏朝阳洞》 乾隆皇帝到泰安的次数,在中国封建帝王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前后共11次,其中6次登上山顶,共留下颂岱诗84题,132首。在康熙帝题“云峰”刻石下面是乾隆皇帝的“夜宿岱顶作”摩崖石刻。其《咏朝阳洞》摩勒在朝阳洞东北高耸的绝壁上,高20米,宽约9米,共60字, 一方面描写朝阳洞高旷幽静,坦区建屋,是赏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