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社交产品都得死”?对也不对,活得起社交产品长啥样?.pdf

“社交产品都得死”?对也不对,活得起社交产品长啥样?.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交产品都得死” ?对也不对 ,活得起的社交产品长啥样 ? 一、风口已经过去 ? 近段时间以来 ,资本寒冬论甚嚣 上 ,在O2O们从云端摔回地面的同时 ,社交产品创业者们也纷纷 被打入冷宫。“社交啊 ,现在就是个坑。”“这个时候 ,谁还看社交啊 ?”投资经理们如是说。在他们 看来 ,一来社交看不懂、离钱太远 ,二来已经有了微信Q Q这样连阿里都奈何不得的巨怪、几成垄 断之势 ,三来最主要的 ,过去几年来各种社交产品走马灯式地PR ,各种新奇概念、豪华团队、牛人 背景、运营资源漫天飞 ,然而—— 几年过去了 ,好像纷纷都没了声音。钱也砸了 ,并没有谁真正起来。 社交确实是个坑 ,别看门槛低得要死 ,好像是个人都能说“我要做社交” ,但其难度却高得波诡云谲 ,落得不错还能“火一把才死” ,而大多数产品除了在各种互联网媒体露下脸 ,接下来就只能注定默默 无闻。于是人们纷纷说 ,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了 ,人们从PC向移动端迁移的红利已经耗尽 ,社交已无 风口。 他们说得对不对 ?也对也不对。 为何不对 ?因为按照这种笼统的“时间窗口论” ,脸书根本别想起来 ,MySpace当时可是如日中天 ; 微信也根本别想闹腾 ,因为那时候全中国一大半人都用了Q Q 。然而这些产品为何起来了 ?原因在 于虽然本质都是“社交网络” ,但却是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甚至“不同时代”的产品。所以 ,我们充其量 只能说“某一时代”产品的时间窗口已经结束 ,比如“传统的关系链结构”产品已无空间 ,中国有微信美 国有脸书 ,再怎么“切、加、变”都只是自娱自乐。还是关注 ?还是广场 ?还是im ?还是news f eed ?……别看了没戏的。 但如果 ,是全新结构形态的下一代社交网络呢 ? 为何又对呢 ?因为能够想到、设计甚至开发出这种下一代社交网络 ,远远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 这需要的是对人性最深入的洞察 ,和对社会结构及未来趋势的敏锐感知 ,远远不是技术、资金和牛 逼背景可以解决的。我们现在看移动互联网的早期 ,像陌陌等产品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不复杂 ,只要 恰好处在PC向移动迁移的“人口红利大潮”中就能取得成功 ,而这种成功在今天已经完全不可复制了 。 所以 ,移动互联网的早期是社交产品的“风口期” ,所谓风口就是借着势就可以了、猪都能上天。而 眼下的时代则成为社交产品的“迭代攻坚期” ,巨大的机会仍然存在 ,但像金矿一般深埋地下 ,不是 一般人可以触及。这是一个万死一生的蛮荒之地 ,只有真正的“产品教父”才能挣扎求生 ,也正因为 如此社交成为“互联网之王”——难度最高 ,获利最大。 这是一片没有风吹过的金矿。风该停了 ,那些靠炒作一个概念、拿着一个BP、靠一个所谓牛逼背景 忽悠投资人的项目应该死去了 ,他们的死带来的不应是对社交赛道的失望 ,而是冷静实干者的新生 。从“是个人都能做”的生意 ,到少数高智商者的权力游戏 ,这个故事才有意思。 机会还在 ,机会很大 ,可是金矿埋在哪里 ? 二、社交产品的赛道分析 分析社交创业 ,少不了对赛道的把握。知乎上创新工场的孙志超一气之下罗列了39种社交概念 :通 用社交、群聊社交、问答社交、职场社交、夜店社交……看得人头昏眼花。孙总的回答肯定是想讽 刺一下 ,社交产品概念太多、水分太大。然而不管创业者和V C们怎么炒概念 ,其实宏观来看 ,社交 领域有且只有两条赛道。 一是以熟人沟通为“侧重”的熟人社交 ,这条赛道的代表自然是微信。 一是以陌生人交流为“侧重”的陌生人社交。 而陌生人社交又有两种趋势 : 一个是“反社交压力”的弱身份化 ,即不强调身份和内容的沉淀 ,用户上去纯粹是为了卸下面具释放社 交压力 ,或者一时无聊打发时间 ,从无秘、耳语到早期的same、抱抱 ,其实都是这个类型。这类 产品的特点是短平快、噱头很足 ,很容易在产品的早期取得成功——请注意 ,只是早期哦。 另一个是“强调社交增值”的强身份化 ,即尽管是陌生社交 ,但仍强调稳定的id身份、个人数据信息的 沉淀和内容的积累 ,这样的代表有脉脉、微博等 ,他们制造一种“虽然现实生活中不认识、但网络上 已经比较熟络”的状态 ,从而带来一种拓宽人际版图、打开人脉圈的“增值体验”。 O K ,那么这两条赛道三个方向分别对应了人们什么需求呢 ?——约炮 ?我去……不要一提社交就 是约炮 ,不过我们也承认 ,这三者都贯穿着“男女之间的化学反应” ,这是共性 ,我们来说差异点。 1 熟人社交 ,替代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沟通说话 ,我今天懒得见你了 ,我们用微信聊 ! 2 反压力的陌生社交是无聊经济的产物 ,人们要排遣无聊 ,人们要宣泄内心 ,人们要刺激一下—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