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题报告正文
选题报告正文
(一)立题依据
固相萃取是基于液相色谱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可靠、溶剂耗用量少的新兴萃取分离技术,它将液固萃取和柱上液相色谱相结合,是应用广泛的分离富集手段,己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液—液萃取,成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常用于将目标小分子从复杂体系中提取出来。
固相萃取吸附剂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1)无机物固相萃取吸附剂。常见的有硅胶、氧化镁、氧化铝、二氧化钛等。对pH的要求较高,通常可以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修饰的方法来保持其稳定性。(2)有机物固相萃取吸附剂。主要分为聚合材料和非聚合材料两种。与无机固相萃取剂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pH范围较宽。(3)微生物固相萃取吸附剂。主要利用了微生物能够积聚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通过主动与被动两种传质机理被活细胞或非活细胞所吸附。但是由于受到金属离子的化学性质、生物体的表面特性、细胞生理学及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极大,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4)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吸附剂。这是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固相萃取吸附剂,能够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模板分子完全匹配。(5)纳米材料固相萃取吸附剂。由于纳米材料表面的大多数原子处于未饱和状态,能与其它离子以静电作用相结合,因此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和大的吸附容量。
以多孔纳米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剂从生物组织样品中分离富集小分子,常见的问题是基体中的生物大分子在材料表面的变性吸附,从而导致孔的堵塞,同时也对小分子的检测造成了严重的干扰。有人提出限进介质固相萃取剂的概念,这类萃取剂内表面疏水、外表面亲水,兼具对大分子物质的体积排阻功能和对小分子分析物的萃取富集功能。亲水性的外表面可以保证蛋白质等大分子不会发生变性吸附,而疏水性的内表面可以实现对小分子分析物的萃取。自限进介质固相萃取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已在生物样品分析、环境样品分析中获得诸多应用。半渗透表面填料由反相键合硅胶内核和共价结合在其表面的亲水性聚合物薄层构成,其内核所带的基团通常可以是C8、C18、苯基、氰代烷基、胺丙基和甘油酰丙基等,一般具有反相填料的性质,而其外表面的亲水性聚合物则一般是聚乙二醇,聚乙二醇亲水性链状结构构成了相似于网状或多孔状的半透膜结构。目前半渗透表面填料限进介质固相萃取剂主要应用在生物体液中小分子物质的萃取测定中。屏蔽憎水相限进介质固相萃取剂是将镶嵌有疏水性的苯基基团的氧化聚乙烯亲水性链状聚合物结合到内外表面的硅胶基质上,这样,萃取材料表面的主体结构是亲水性的氧化聚乙烯网状结构,但在这主体的亲水性网状结构当中的某些位点则是镶嵌在氧化聚乙烯链上的疏水性的苯基基团。当用该材料萃取生物和环境样品中的小分子分析物时,小分子分析物可在网状结构中自由的扩散,接触到疏水性的苯基基团,因此可以被保留萃取,但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则不能接触到受亲水性的氧化聚乙烯网状结构屏蔽的疏水性苯基基团,因而不会与其发生作用而被保留。这类材料具有较好的萃取容量和较长的柱寿命。内表面反相填料是最早出现的限进介质固相萃取剂,其基质材料是硅胶,在硅胶外表面修饰有亲水性基团,而内表面修饰有疏水性基团或离子交换基团,具有对小分子分析物的疏水性吸附或离子交换作用。当用该萃取剂直接萃取生物或环境样品时,小分子分析物可进入硅胶微孔中而被微孔中的疏水性基团或离子交换基团所保留,而样品基体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等则不能进入孔中,也不会在外表面发生变性吸附,而在死体积或近于死体积的情况下被洗脱除去,从而与小分子分析物分离。在生物样品分析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内表面反相填料中的烷基二醇硅胶填料,这一填料最早由Boos等人于1991年合成,这种材料的外表面一般键合有二醇基,具有高度亲水性,且为电中性,而其内孔表面则键合有C8、C18、C4 或苯基等基团,具有疏水的性质。
磷酸化是蛋白质后修饰的重要手段之一,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影响蛋白的折叠和功能,调节控制着细胞分裂、信息传导、酶活性等诸多过程。据统计,在任一时期,真核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都有1/3以上可以被磷酸化。蛋白的磷酸化过程是目前蛋白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质谱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快的检测速度,目前,蛋白质磷酸化位点的检测手段主要采用的是基于蛋白质酶解技术的多肽离子化质谱检测方法。由于磷酸化蛋白质的含量很低,在质谱分析时磷酸化肽的信号往往被其他高丰度的非磷酸化肽段所抑制,使得对磷酸化蛋白质的检测较为困难。因此需要一种富集分离方法来选择性的降低蛋白样品的复杂程度,也就是在去除非磷酸化蛋白的酶解肽段的同时将磷酸化蛋白的酶解肽段富集起来。目前,已经发展了很多种方法。免疫共沉淀法能特异性富集含有磷酸化丝氨酸的蛋白质;固定离子亲和色谱法具有快速直接的特点,广泛被用于磷酸化肽段的富集,但因其特异性较差,受到了很多的局限;以TiO2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富集方法是其中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