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 境 生 态 学第二讲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 1、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它就成为了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当某一因子不能满足生物一生或某一发展阶段的生存需要时,就可能成为限制因子。 在繁殖期,最容易阻挠和限制生物繁殖的因子可能成为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概念的意义:为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奠定了一个便利的基点;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薄弱环节。 4、生态幅 (ecological amplitude)的概念 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 。 然而,二者又是不同的:耐受限度一般是对某一生态因子而言,是从生物本身出发,主要指该种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幅既指某一生态因子,又指环境条件的综合,是从生态适应角度来谈的。 上述人为分类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对于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会有一定的差异,例如,一定波长的红外线是某些动物的可见光。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2.光质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红、橙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成分; 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红光:促进糖的合成 青光、蓝紫光和紫外线等短波光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使植物向光性更敏感 紫外线能杀菌,对生物体造成损伤,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红外线是地表的基本热源,对外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有决定性作用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2.光质对动物的生态作用 灵长类、鸟类、鱼类、节肢动物等都有很发达的色觉,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不同发育阶段对光质反应不同,如红光促进鸡的繁殖,抑制啄肛,短波光(蓝光)有助于生长。 鱼类对绿、蓝、红光比较敏感。 (三)日照长度的生态作用与光周期现象 1.昼夜节律 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 向日葵等 动物:蝶类白天活动, 而蛾类夜晚活动; 2.光周期现象 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 生长在同一地区的同种植物每年都大约在相同的日子开花。 1920年,Garner and Allard的发现。 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植物光周期类型 (1)长日植物(lang-day plant,LDP):在日照长度必须长于一定时数才能正常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大麦、油菜和甜菜等。 (2)短日植物(short-day plant,SDP):日照长度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正常开花的植物。如牵牛花、水稻、烟草等。 (3)日中性植物(day-neutral plant):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如番茄、黄瓜和辣椒等. (4)中日性植物(intermediate-day plant):只能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开花的植物。如甘蔗等(12小时左右)。 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许多动物的行为对日照长短也表现出周期性。鸟、兽、鱼、昆虫等的繁殖,以及鸟、鱼的迁移活动,都受光照长短的影响(如延长光照时间,提高母鸡产蛋量)。 日照长度对哺乳动物生殖: 长日照兽类:野生哺乳动物(特别是高纬度地区的种类)都是随着春天日照长度的逐渐增加而开始生殖,如雪貂、野兔等。 短日照兽类:哺乳动物总是随着秋天短日照的来到而进入生殖期,如绵羊、鹿等。 1.生物生长 生物生长的“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温度。 年轮——植物生长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真实写照。 2. 生物发育 植物的春化作用(某些植物要经过一个低温“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果); 二、生物与温度因子 5.极端温度对生物的作用 (1)低温: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会因低温而受害,该值称为临界温度。低于临界温度生物受冷害;低于0℃受冻害(生物体内形成冰晶)(霜害)。 (2)高温:生物呼吸加强,多因体液不平衡所致(缺水、代谢物积累、蛋白质凝固)。 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作用加强;水分代谢不平衡;代谢物积累;蛋白质凝固。 动物:呼吸作用加强;排泄失调;蛋白质凝固,酶失活;神经麻痹。 6、 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低温:形态上,叶片表面有油类物质;芽具鳞片;体表具蜡粉和密毛;矮小。生理上,水分降低,糖、脂、色素增加,以降低细胞冰点;吸收光谱增宽,能吸收红外线。 高温:形态上,某些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体呈白色,可反射部分光线;叶片垂直排列;木栓层厚。生理上,含水少,糖、盐浓度高;蒸腾作用旺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