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生工09级).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生工09级)

* * *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 动力学性质 热力学性质 反应 298.15K,pθ 下 ΔGθ = –237.2 kJ·mol-1 0 可自发进行 Kθ =3.79×1041 几乎可以反应完全 298.15K,pθ 下 ΔGθ = –35.02 kJ·mol-1 0 可自发进行 Kθ=1.38×106 反应比较完全 298.15K,pθ 下 数月未见有水生成 反应速率极慢 但加少许催化剂(Pt, Ni)后很快完成 298.15K,pθ 下 数十分钟即达平衡 反应速率很快 方向和限度 能不能进行 具体过程 怎么样进行 始态 终态 主要任务: (1)研究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阐明化学反应所经历的具体步骤(反应机理) 目的:为了控制化学反应按所需时间、速率进行, 以满足生产与科研的要求。 第一节 基本术语 1. 化学反应速率 ( rate )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产物浓度的变化 对化学反应 N2 + 3H2 == 2NH3 定义为 1 : 3 : 2 – – 2. 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应 aA + dD == gG + hH 反应体系内物质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式 4. 速率常数 k 它的大小直接反映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k是一个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5. 反应级数 n 速率方程中浓度的指数之和 ( 0, 1, 2,分数等 ) 3. 速率方程 它的大小表示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 浓度 基元反应: 由反应物一步变化直接得到生成物的反应 复合反应: 由若干基元反应组成的反应 反应分子数: 参加基元反应的反应物微粒数(分子、原子、 离子或自由基) 第二节 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一级、二级反应 常见;零级反应不常见 微分方程 定积分: 动力学方程 ① 线性关系 lncA~ t ② kA的计算及单位 ③ 放射源分为五类,一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无防护情况下,接触后几分钟或更长时间就可致死。二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无防护情况下,接触后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死。三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无防护情况下,接触后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下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它有α、β和γ三种辐射形式。 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 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 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碳的放射性同位素14C在自然界树木中的含量基本保持为总碳量的1.10×10-13%。某考古队在一山洞中发现一些木头燃烧的灰烬,经测定其14C的含量为8.79×10-14% 。 14C的衰变属一级反应,半衰期为5700年。计算此古迹距今约有多少年? 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小结表 零级 二级 一级 半衰期 k的计算式及单位 线性关系 动力学方程 (定积分式) 动力学方程 (不定积分式) 级数 lnc~ t 反应级数的确定 1. 尝试法 2. 初速率法 3. 孤立法 计算法:将实验测得 c ~ t 数据代入各级反应的动 力学方程,看哪个算得的k值接近于常数 (2)作图法:根据各级反应所满足的线性关系作图, 看哪个图形接近于直线 ? ? 某抗菌素A注入人体后,在血液中呈现简单级数的反应。如果将其注射0.5 g,然后在不同时间 t 测其在血液中浓度cA,得下列数据: (1)确定反应级数, (2)计算速率常数k 及半衰期 (3)临床实验表明,为保证药效,该抗菌素在血液中的浓度cA不能低于0.37mg/100ml, 问几小时后注射第二针? 0.151 0.2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