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魏晋南北朝诗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概 论 一、时限: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隋炀帝开皇元年(公元581)统一全国(或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公元581)。 二、社会概括 1.典型的乱世: 天灾:瘟疫、旱灾、水灾等。 人祸:战乱、分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复杂。 2.门阀制度兴盛: 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二、思想概况 1.儒学的松弛。 2.老庄思想的盛行,清谈之风的流行,玄学的兴盛 3.佛教、道教的盛行 三、文学概况 1.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标志: ①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只有那些具有以情动人、注重语言的形式美的作品,才叫“文”。 ②对文学的文体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雕》—萧统《文选》。 ③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自觉追求情采、声律、辞藻、比兴、夸饰、练字等。 2.文人集团的形成和文人雅集的传统:“三曹”“七子”、竹林七贤、二十四友、王谢家族文人集团、齐梁宫廷文人集团等;金谷园集会、兰亭集会等。 3.文学创作的繁荣:文体:诗歌、散文(骈文)、辞赋(骈赋)、小说;作家;作品。 4.文学批评的繁荣:《典论·论文》、《文赋》、《诗品》、《文心雕龙》 5.文学总集的编纂:《文选》、《玉台新咏》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一、概 说 三条线索: 1.时代线索:建安;正始;太康;永嘉;东晋;南朝:宋(元嘉)、齐(永明)、梁、陈;北朝。 2.体式线索: 五言: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 七言:曹丕、鲍照、庾信等。 四言:曹操、嵇康、陶渊明等。 其它:骚体、杂言。 3.题材线索: 传统题材:“三曹”“七子”之抒慨,阮籍之咏怀,左思之咏史,鲍照之抒愤,庾信之言悲。 新辟题材:陶渊明之田园诗、大小谢之山水诗;东晋玄言诗、梁陈宫体诗。 两个重点:作家、作品 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丕《燕歌行》(其一);曹植《白马篇》、《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王粲《七哀诗》;蔡琰《悲愤诗》;阮藉《咏怀》81首;嵇康《赠秀才入军》18首;左思《咏史》8首;陶渊明田园诗《归园田居》、《饮酒》、《移居》,咏史咏怀诗《咏荆轲》、《读〈山海经〉》;鲍照《拟行路难》18首;谢灵运《登池上楼》;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庾信《拟咏怀》27首;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敕勒歌》、《木兰诗》等。 二、作品选读 邺下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 蔡琰 曹操《短歌行》 作者、题解、写作背景: 思想内容: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歌主要抒写渴求贤才辅佐、实现统一天下的抱负,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宽广胸襟和宏大理想。 开篇八句以凄苦的笔调抒发深沉的感慨,主要感社会纷乱,天下不宁,慨人生短促,壮志未酬。由于作者苦人生乃是因为忧天下,故情调悲而不伤。 紧接十六句化用《诗经》成句和运用比喻等,以殷切之词写渴求贤才。时而写未得贤才之忧,时而写已得贤才之喜,诗意回环往复,感情跌宕起伏,使求贤才建功业成为全诗昂扬的基调。 最后八句化用典故和运用比喻,表达希望群贤毕至,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 诗壮怀气度,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艺术上: ①通篇运用比喻抒情气志。如“朝露”;“子衿”、“明月”、“乌鹊”;“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等。 ②化用成句、典故妥贴自然。“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周公吐哺”等。 ③诗意回环绕复,情感跌宕起伏。 ④语言刚劲质朴,节奏铿锵悦耳。 《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 《蒿里行》实录汉末动乱和人民苦难,表达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诗分两层:前面叙事,最后两句抒情。善用白描、语言质朴、风格苍凉沉郁。 《观沧海》通过对大海“日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