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台阁体: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而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可以归属这一流派,体现了洪武朝以后一段长时期里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并作为典范而广泛地影响文坛。其形式以诗歌为主,散文也可以包容在内,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如杨士奇的《务勤堂记》《从游西宛》
2茶陵派: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承前启后,成为台阁体向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之间的过渡,于诗文变化,颇有影响。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不相容。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但在创作实践中,李东阳的诗文未脱离台阁之气。但是其离开台阁体的作品,如《白杨行》《马船行》等,颇有生活气息。茶陵诗人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及等。
3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号七才子,故有“七子“之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 。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七子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有现实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文学的创造性显得不足,给文坛带来新的流弊。如李梦阳的《与何子书》《游庐山记》。
4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诗文复古的有一大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其诗文复古主张,基本上是前七子的继续,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而影响且又过之,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以李攀龙为领袖,李死后,王世贞主盟文坛达20几年。后七子的创作总体上不脱对前人的模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些人后来表现出某种重视独创和性灵的倾向。如李攀龙的《与王子美》,王世贞的《仲宣楼记》
5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代表人物是公安袁氏兄弟,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他们为湖北公安人,故世称“公安派”。袁氏兄弟号称“三袁”,三袁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宏道,其次是中道。“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他们一反面反对前后七子的“剿袭模拟”,另一方面则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其成就最著者是散文小品,所作游记、传记很有特色,大都是追求“自适”的作品,也有一些“关心世道”的作品,创作题材不够宽广,因而他们的创作实践未能达到其文学主张的理论高度。如袁宏道的《孤山》《雨雨后游记》
6临川派:明代后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祖籍是临川,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总名“玉茗堂四梦”,“临川派”和“玉茗堂派”因而得名。属于此派的曲家还有张坚、吴炳、孟称舜等。作为一个戏曲流派,临川派是相当松散的。除了题材上多写才子佳人的故事,语言风格上以清丽秀美为主以外,临川派的作家几乎个人有个人的艺术风格。
7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始于方苞,成于姚鼐。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均系安徽桐城人,故名。在理论伤,方苞的主要观点是“义法”论,即所谓“言有物”“言有序”,主要在于“阐道翼教”或“助流政教”就是要写得一本正经,雅尔不芜。刘大櫆主张文章要“适世用”,即文章要为现实的政治服务,还提倡“神为气质主”讲究音节和字句。姚鼐是桐城理论的奠基者,他的理论主张影响最大者有:一是讲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并重。其二是讲文章有阳刚阴柔之分,但实践上没有能够做到。桐城派的文章一般都清顺通畅,尤其是一些记叙文,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8吴江派: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主要作家有顾大典、卜世臣、吕天成、袁于令、沈自晋等,其领袖人物沈憬是吴江人,故称吴江派。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戏曲理论研究主张上,一时剧本创作必须在音乐“协律”即所谓“合律依腔”;二是强调语言必须本色。这主张比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对于当时的“案头之曲”倾向是一种纠正,当时轻视传奇剧本作为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
9唐宋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TS 133-2013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docx VIP
- 工程设计方案科学合理(3篇).docx
- 电子元器件选型要求规范实用经典要点.docx
-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培训PPT课件.ppt
- 医疗器械独立软件(符合ISO 13485、MDR、FDA 21 CFR Part 820)软件配置控制程序2025年.docx
- sg500mx sg630mx sgxxhv光伏并网逆变器通信协议.pdf
- 湖北省荆门市2022年中考[生物]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pdf VIP
- 国际贸易公司办公室主任职责.docx VIP
- 2025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01(九省新高考新结构卷)及答案.docx VIP
- 码垛机机械手的整体设计论文大学毕设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