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2017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68年《人民日报》刊发了毛泽东的一条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接着又连续几天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全国各地青年上山下乡的消息,毛主席以他巨大的影响力改变了整整一代城市青年和数千万城市家庭的命运。几乎所有的青年在各式各样的号召下,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与忠诚投入到这场运动中。 在追逐理想的冲动中,在城市的动员之后,那些并不比大家大多少的孩子们接到了一张张上山下乡通知书。时代的热情感染着他们,他们开始整理行装。于是知识青年们,以万、数十万计为单位的数量,先后挤上了一列列北往西去的列车。 在那场运动中,广阔天地把城市的孩子们分送给一个个贫穷的村庄。直到很多年之后,当一部分的知青发现十年一梦自己依然两手空空无房无家、发现自己本该光明的前程即将永远留给田地、战天斗地的热情在时间的冲刷下还原成最朴素的愿望,回家。1980年这场轰轰烈烈的影响了一代人的运动终于落下大幕,但是,有的知青回来了,而有的却永远留在了异乡的农村,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 我们今天要读的这首诗,是那个年代一位叫做食指的青年诗人在他乘坐的一列西去的火车上写下的他离开家乡的瞬间。 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2001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 阅读诗歌,整理每节的内容。 1、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告别北京 2、火车开动离京 迷惘失落 3、幻觉叠合 眷恋母爱 4、告别亲人 回归现实 5、物我颠倒 漂泊无依 6、7、依恋北京 惶惑无助 情感基调:惶恐、希求、悲怆、痛苦。 诗人的情感思路 迷惘、恐惧(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震惊、绝望(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全诗把诗人对故乡佳人的留恋,对自己现状和未来的惶惑和无助表现得深刻彻底。 ①第二段“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理?第四段中又说“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是怎么明白的?而又明白了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明确:“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表达出作者在狂热后的一种迷茫,火车站的汹涌人潮裹挟着作者上了火车,但是要去到哪里,去的地方是怎样的,这意味着什么,作者茫然无知。因此有了一种惶恐,才会“吃惊的望着窗外”。而当火车开动的这一瞬,作者被将要离开故乡,母亲的悲伤所刺痛,疼痛后才明白,原来自己要离开故乡与亲人,离开自己原先的生活,将要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与事。 ②诗中的意象“针线”“风筝”应该怎么理解?在这个意象之下诗人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化用了唐朝的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境。从古至今只要离家就会想到母亲,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所表现的正是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在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情感面前,社会制造的所有神话都褪去了绚烂的光彩,战天斗地,挥洒青春,青山碧血在母爱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离别的酸楚被无限的放大。诗人为一代青年在口号的热情与茫然中找回了情感。因此要读出一种离别的眷恋与酸楚。 ③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使用”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一时间与地点? 明确:这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转折点,同时还是诗歌情感的触发点。它是一次列车的始发时刻。(参看课后导读)在这个时刻,这些和大家差不多大的孩子们,昨天还在校园里,在家庭的怀抱里无忧无虑地生活,今天却要告别亲友,远离家乡,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独立生活。从这一时刻开始,他们的命运开始改变,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改变千万人命运的时间与地点。它给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刺激,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憧憬、迷惘或依恋,像按钮一样,被这个时间地点所激发而喷薄而出。要读出一种凝重与隐藏着的场面的激动。 最后一段中“抓”字很抢眼,作者为什么“抓”,抓什么?你能形容一下作者的这种精神状态吗?应该如何表现? 明确:诗歌结尾处,诗人拼命地用手一抓,抓住了一件自己也不知道叫什么的东西。知青的上山下乡有着一种远离主流、走向边缘的深层命运,每个人都无力摆脱。当作者明白自己不可挽回的要离开的时候,离开亲人、离开故乡、离开自己对命运的把握。诗人想抓住故乡、亲人、命运。我们似乎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模糊的脸,因此,要表现出急切、悲伤和失落。 全诗主题 本诗通过诗人对个人遭际的速写式的记录,描写了诗人告别北京时的悲凉场面,把远离父母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