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意象的教学价值
台州市椒江区人民路小学 黄吉鸿
阅读的过程,就是对文本的意义重构的过程。这种重构的过程是个性化的,也富有创造性的。这是语文教学精彩所在,也是文本的生命所在。正如萨特说的:“文学客体是一只奇怪的陀螺,只有在运动中才显示出其本色。为了使文学出现,必须具有一种具体的行为,它就叫作阅读,而且,文学只能随着这种阅读的延续而延续。除去这一条,纸上就留着黑色的污迹。”当然,教学时这种自我对文本的重组和建构是令人痛苦的,我们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就好像去规划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一样.面对文本,我们往往无从下手,急于寻找一条通往无限风景的巧妙甬道。而大量抒情性文本中的意象存在,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端口。教学这一类文本时,要注意发挥意象的价值。
一、文本自身的文学性,使意象成为解读文本的灵魂
“圣人立像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象”指各种具体事物和现象,“意”则是哲理思想。简单地说,意象就是“意”和“象”的契合统一,也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客观世界的“象”一旦被作家的“意”相结合,反映到一定的语言组合之中,便成为一种心灵化的意象。意象就是情和景的融合体。如果说文本是一片草地,那么意象就是其间最美艳的花朵。一眼望去,夺你的眼,摄你的魂。意象是抒情性作品尤其是诗歌艺术最小的基本意义单位,是作品艺术构造的形象元件。作者创作作品,是他情感表达的需要,其作品必然有其特定的意义寄托,而这些情感、意义往往又借助于他在作品中意象的创造。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借助“枯藤、老树、昏鸦”系列意象,表现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和情绪;借助“日暮、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代表生命的短暂和对于死亡的焦虑;“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有关;“雨”的意象往往和离情别绪有关。最为常见的、普遍的意象是“月亮”,多少文人墨客对它情有独钟,用它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想。也正因为有了意象的存在,使得多少作品焕发了绵绵不息的生命活力。“游子身上衣”不是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了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沙鸥是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象征。对于作品,人们可以忘记它的某些细节和情节,但人们却对它里面的意象记忆不褪色.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那就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意象.在这个蹒跚、肥胖、吃力的背影中,渗透着非常浓烈的父子之情,一种血缘之间的世代情谊。正是这个意象,使得这篇名作充满着艺术的神奇魅力。
教学时,我们应当聚焦文本中的这些意象,对这些凝聚了作者千百柔肠,万种愁思,无限才情的文本之花进行锁定.把握住了文本的意象,也就把握住了作者的心跳,文本的灵魂.
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让意象成为解读文本的抓手
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语文教学一定要切切实实地立足语文的本质特性,比如语文的情性,语文的感性,语文的个性,语文的童性,语文的诗性,还有语文的工具性,这是语文自己的色彩。在这些语文理念的导向下,我们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对文本进行解构,就必须具备一对敏锐的情感触角,一双独特的感性目光,一种多元的阅读思维,一颗纯真的儿童心灵,一份浓浓的诗意情怀。教学时,只要立足文本的意象,着力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反复的琢磨,可以让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可以让语文焕发它的真正色彩.
(一)意象让语文教学充满情味
情感是语文的生命,是语文能吸引一代代苍生的最大魅力所在,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滋养人,以情陶冶人,丰厚人。而阅读文本的目的就是求得读者和作者情感的链接和心灵的沟通。感受着作者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感受着作者的心跳呼吸。教学《我盼春天的荠菜》时,荠菜就是一个意象,让学生反复品析“春天的荠菜”,读出个中情味,他们会发现有多少的感激、期盼和向往寄托在这翠生生的、嫩绿的荠菜里面,于是,一下子学生感受到了张洁那颗怀旧的心灵。教学《杏儿熟了》一文,让学生仔细咀嚼“杏儿”这一意象,透过那一个个、一串串弥漫着生命芳香的杏子,悟出真实心怀,他们会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成熟的喜悦其实是一张虚幻的面纱,无限的怀念和幽思,深深地追忆和依恋,才是此文本的真情真义所在;教学《枫桥夜泊》,让学生站在寒风秋月里的枫桥边上,一次又一次地潜心涵咏,吟诵叩读,他们的心头会落满那冰冷的霜花,会回荡寒山孤寂的钟声,会闪烁江枫如豆的渔火,会萦绕夜空凄凉的乌啼。于是,孩子们穿越了千年的茫茫,读懂了那片久远的心情。意象,是语文教学这首乐曲中最灵动的音符。
(二)意象让语文教学洋溢美感
语文浸染着“感”,感受,感知,感觉,感触,感想,感悟,感动。阅读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接收、吸纳、品析文字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的将文字转化为图片、图像,也就是说人的直觉阅读思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