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命意识与文化情怀.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意识与文化情怀——郭雪波访谈 (2010-08-22 22:27:45) 转载 标签: 采访 ?  在当下生态文学创作中,郭雪波的小说卓尔不群,始终关注日益严峻的草原生态,在其长篇小说《大漠魂》《狼孩》《沙狐》《银狐》等十余部作品中,叩问人类生存价值,直击生态危机根本,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在他笔下,沙狐具有人的灵性,动物的情感在某些方面类似人类。他热爱故乡,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土地,因而故乡科尔沁草原的茫茫沙地是他小说故事构建的地理场所,他写那里的自然景象,写那里的动物和人物,写他们之间的情感和神奇关系……文学如何为生态而歌?作家创作与其所处的地域有怎样的亲情关系?近日笔者走访了长期致力于生态创作的作家郭雪波。 ? ??? 杨玉梅:郭老师,您描写草原沙化反映自然生态危机的作品,令人震撼。今年您的短篇小说《舌尖上的瘫儿》描写“父亲”照顾瘫儿的故事。不知道这篇小说是否与您的文化背景有关?   郭雪波:这篇小说酝酿了很久。这是发生在我家的真实故事,父亲去世十多年了,可他与瘫儿的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一开始也不完全理解父亲对瘫儿这一残缺生命的“苦”爱。后来慢慢琢磨,自己在感受并热心关注自然与生命过程中,渐渐感悟到父亲对瘫儿的这种“苦”爱,那种仁慈至“圣”般的关爱,其实是对生命的尊重,甚至是一种敬重,充满了双重的宗教文化关怀。我们家族具有双重宗教文化传统:一是藏传佛教,佛教崇尚以慈善为怀,不做恶事,积善积德还前世之孽、修来世之福;二是萨满教,崇拜长生天长生地,崇拜自然万物。这种萨满文化精神融入到了平时的我家生活习俗当中。 ??? 杨玉梅:小说所表现的生活其实有些琐碎,没有什么情节冲突,要获得深度可不容易。 ??? 郭雪波:是啊,这篇小说发表后,我收到玛拉沁夫先生的短信:“刚读完您的《舌尖上的瘫儿》,这是一篇令人刻骨铭心之作,把这样一个题材开掘到这般深度,实属不易,谨表祝贺……”想来老先生是被感动了,当然对我也是鼓励。小说的故事确实颇琐碎,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想要写出味道,并且达到一定深度、平凡中见雷声,的确很困难。在作家面前,生活层面很多,想写的东西也很多,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它,如何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和独特角度。我是学戏剧的,戏剧强调艺术细节的典型和真实。小说中描写的细节都是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情,我采用白描写法,尽量避免过于文学化,平实而不动声色地去叙述就够了。 ??? 杨玉梅:作品朴素自然,看似平常,其实内涵很深,寄寓很广。如果不用心领略,大概难以体会到作家的良苦用心啊。 ??? 郭雪波:当下的文坛,能够静下来潜心阅读者不多了。文化太讲求实用、热衷于作秀及趋于功利之后,导致大众阅读也会太追求快餐式快感。尤其是社会上把“金钱”几乎当做了惟一“宗教”,缺失对生命的真正尊重和关爱,这种现象很令人忧心,亟需文学的呼吁和宣扬。 ??? 杨玉梅:您的小说在对草原生命方面的探索可谓匠心独运,特别是对动物的描写,既写出兽性,又写出人性,体现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的敬重和敬畏。这些文学素材和生命体验是如何得来的呢? ??? 郭雪波:有些评论家说我属于“体验派”作家。我赞成。我特别欣赏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和海明威,他们是大体验派作家。我在科尔沁草原上闯荡十多年,把科尔沁草原十几个旗县全都走遍逛遍了。从小又在那块土地上生长,对那里的生活对那里的一草一木太熟悉了。后来离开那里上大学,在呼市和北京工作,但每年都回老家去体验观察思索。读了很多书,增加了阅历,对生活、对宗教文化的知识增加了很多之后,再回去认识、反思、反视我的家乡,我的那片故土,认识就不停留在原来的低层次上了,有了俯瞰般的感觉和新的飞跃。 ??? 这样一来,在我小说里出现的苍鹰、狼、狐狸等等动物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飞禽走兽了,而是赋予了人与自然的社会内函和生存哲学的阐释。这些都得自于生活的体验生命的探索。比如长篇《银狐》中的老铁子以及银狐的故事,均有生活原型。我始终认为,不是经本人体验经历或感受后创作的东西,总不免有肤浅、虚假、空洞的痕迹,总是感到不够真实不够深刻,缺乏感染力。收获不到亲身体验经历后的感悟,收获不到真正的自己独特觉悟,我坚持不动笔,为写而写没有什么意思。 ? ??? 杨玉梅:这让我想到了您的短篇小说《天音》,其中关于生命与文化的感悟,真可谓千古绝唱。这个小说也有生活原型吗? 来源:(/s/blog_53e505630100jtfz.html) - 郭雪波访谈_玉梅_新浪博客 ??? 郭雪波:《天音》是一首绝唱,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流失和失望的情绪。老艺人的原型,还是我父亲的影子。父亲是老家一位颇有名气的说唱艺人“胡尔琪”——就是一位萨满文化的传播者说唱者。有一次他到百里外的村子说书,回来时在“塔民查干”沙漠里迷路,在沙坨顶被两三只狼围住无法脱身。父亲索性就坐在坨顶拉胡琴唱起

文档评论(0)

xeve23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